十二指肠乳头癌有多种症状和体征表现。症状方面包括黄疸(进行性加重无痛性黄疸,皮肤巩膜黄染等)、腹痛(上腹部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瘦乏力(随病情进展体重下降、体力减退);体征有腹部体征如肝脏肿大(右上腹可触及质地可能不同的肿大肝脏)、胆囊肿大(胆总管完全梗阻时出现Courvoisier征阳性);还可能出现发热(肿瘤坏死继发感染等引起低热或少数高热),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表现有差异,生活方式及既往病史等会对其表现产生影响。
一、症状表现
(一)黄疸
1.发生机制:十二指肠乳头癌可阻塞胆总管下端,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黄疸。
2.特点:多为进行性加重的无痛性黄疸,患者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颜色加深如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呈陶土色。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表现相似,但老年患者可能因机体代偿能力较弱,黄疸进展相对更隐匿;女性患者可能因对自身外观变化更敏感,更早察觉皮肤巩膜黄染等表现。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不直接影响黄疸的发生,但会影响患者整体健康状况,进而影响对黄疸等症状的耐受程度。有胆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十二指肠乳头癌导致黄疸的风险相对较高,且黄疸表现可能与原有胆道疾病有一定相似性,需仔细鉴别。
(二)腹痛
1.发生机制: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引起胆管、胰管梗阻,导致局部胀痛或隐痛。
2.特点: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可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有差异,儿童患者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非典型症状;老年患者痛觉敏感度降低,腹痛可能不剧烈,容易被忽视。男性和女性在腹痛表现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生活方式中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患十二指肠乳头癌的风险可能增加,且高脂饮食可能加重腹痛时的腹部不适感觉。有胰腺炎病史等的患者,发生十二指肠乳头癌时腹痛可能与原有疾病的疼痛有叠加或不同,需注意区分。
(三)消化道症状
1.发生机制:肿瘤影响消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等症状。
2.特点: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食欲下降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消化道功能本身减退,加上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影响,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更明显,导致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女性患者在妊娠、哺乳期等特殊生理阶段一般较少患十二指肠乳头癌,但非特殊生理阶段出现消化道症状需警惕该病。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人群,消化道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可能干扰对十二指肠乳头癌消化道症状的判断,需综合考虑。
(四)消瘦、乏力
1.发生机制:肿瘤消耗机体能量,加上食欲减退等因素,导致患者出现消瘦、乏力。
2.特点: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体重逐渐下降,体力明显减退。不同年龄人群消瘦、乏力的表现程度不同,儿童患者消瘦可能影响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的正常发育;老年患者消瘦、乏力会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男性和女性在消瘦、乏力的表现上无本质区别,但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的人群,患十二指肠乳头癌时更容易出现明显的消瘦、乏力,因为运动少会使机体代谢能力下降,更难对抗肿瘤的消耗。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十二指肠乳头癌时消瘦、乏力等症状可能更早出现且更严重。
二、体征表现
(一)腹部体征
1.肝脏肿大:由于胆道梗阻,胆汁淤积可导致肝脏肿大,在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肝脏,质地可能较硬。不同年龄人群肝脏肿大的触诊感觉有差异,儿童肝脏相对柔软,老年患者肝脏质地可能因本身存在的肝脏退行性变等因素而与中青年有所不同。男性和女性肝脏肿大的触诊表现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长期大量饮酒的男性患者,本身肝脏可能已有一定损害,发生十二指肠乳头癌时肝脏肿大的表现可能与非饮酒者不同。有肝炎病史的患者,肝脏肿大的情况需与原有肝病导致的肝脏改变相鉴别。
2.胆囊肿大:若胆总管完全梗阻,可出现无痛性胆囊肿大,即Courvoisier征阳性。在检查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表面光滑,无压痛。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胆囊肿大的触诊表现相似,但老年患者可能因同时合并其他腹部疾病,影响对胆囊肿大的准确判断。生活方式中高脂肪饮食的人群,胆囊肿大的风险相对较高,且胆囊肿大的表现可能与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关系更密切。
三、其他表现
(一)发热
1.发生机制:肿瘤坏死、继发感染等可引起发热。
2.特点:多为低热,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不同,儿童患者发热可能伴有哭闹、精神萎靡等;老年患者发热可能不典型,仅表现为体温轻度升高或精神状态改变等。男性和女性发热表现无明显差异,但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影响免疫力的人群,发生十二指肠乳头癌时更容易出现发热等感染相关表现,因为免疫力低下使机体更易受肿瘤坏死继发感染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