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的手术

来源:民福康

直肠息肉手术常见类型有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包括高频电切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开腹手术;术前需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做好肠道准备和凝血功能检查并进行心理准备;术后要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创面观察等一般护理,实施合理饮食护理并鼓励适度康复活动;还需预防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出血可因凝血不佳等致,穿孔与操作不当等有关,感染由肠道准备不充分等引起,均需相应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直肠息肉手术的常见类型

1.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高频电切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脱落。对于有蒂的小息肉,可通过内镜将电切圈套器套住息肉蒂部,然后通电切除。其原理是高频电流通过组织时,使组织内的离子高速振荡,产生热量,从而达到切割和凝固的目的。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高频电切术对于直径小于2cm的有蒂息肉切除效果较好,能够完整切除息肉,术后创面出血等并发症相对较少,但需要注意电切时避免过度损伤周围组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适用于较大的无蒂息肉或早期黏膜病变。该手术是先在息肉周围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等使病变部位隆起,然后用内镜下的刀状器械逐步剥离病变黏膜。其优势在于可以完整切除较大的病变组织,并且能够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浸润深度等情况。但操作相对复杂,对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2.开腹手术

一般适用于息肉较大、位置特殊或内镜下切除困难的情况。例如,息肉位于直肠上段且基底较宽、内镜下无法完整切除的情况。开腹手术需要切开腹部,找到病变的直肠部位,然后进行息肉的切除。开腹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但对于一些复杂情况能够较为直接地处理病变组织。不过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开腹手术在直肠息肉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减少,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然是必要的选择。

二、直肠息肉手术前的准备

1.患者评估

一般情况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的基本健康状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于老年患者,需要评估其心肺功能,因为手术可能对心肺功能有一定影响。例如,高血压患者需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6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100mmHg以下,以降低手术中出血等风险;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水平,使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以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肠道准备:手术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肠道准备,目的是清洁肠道,减少术中污染和术后感染的机会。通常会让患者在手术前1-2天进食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并且服用泻药,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通过大量饮水和泻药的作用,将肠道内的粪便排空,直到排出物为清水样。对于儿童患者,肠道准备需要更加谨慎,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合理调整泻药的剂量,避免因腹泻导致脱水等情况。

凝血功能检查:需要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因为息肉手术可能会有创面出血,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手术中或术后出血风险增加。如果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需要在术前进行相应的治疗,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后再考虑手术。

2.心理准备

患者可能对手术存在恐惧、焦虑等情绪。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向患者解释手术的过程、安全性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等,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对于儿童患者,家长的情绪也会影响患儿,医护人员需要同时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让家长给予患儿足够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儿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

三、直肠息肉手术后的护理与康复

1.术后一般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一般每小时监测一次,直到生命体征平稳。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需要更加频繁地监测。如果发现体温异常升高、血压波动较大等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创面观察:观察手术创面有无出血、渗液等情况。如果是内镜下切除的患者,要观察大便的颜色,有无黑便等情况,因为术后早期创面有出血的可能。如果发现大便颜色发黑,提示可能有消化道出血,需要立即进行处理。对于开腹手术的患者,要观察腹部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预防切口感染。

2.饮食护理

术后早期饮食: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如果创面无明显出血等情况,一般术后6-12小时可以进食少量温水,如无不适,可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然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通饮食。开腹手术后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后开始进食,一般先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增加饮食的量和种类。儿童患者的饮食过渡需要更加谨慎,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和恢复情况调整饮食,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避免加重肠道负担。

饮食注意事项:术后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粗糙、坚硬的食物,以免刺激肠道创面,影响愈合。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但要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避免过于油腻。同时,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等,以促进创面愈合。

3.康复活动

术后早期患者需要适当休息,但也需要进行适度的活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一般术后1-2天可以在床上进行翻身等活动,术后2-3天如果情况允许可以逐渐下床活动。开腹手术后的患者,根据恢复情况,一般术后3-5天开始在床上活动,然后逐步增加活动量。儿童患者的活动需要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避免剧烈活动,但也需要适当活动以促进肠道蠕动恢复和身体康复。

四、直肠息肉手术的并发症及预防

1.出血

原因:可能是由于手术创面凝血不佳,或者息肉蒂部结扎不牢固等原因导致。内镜下手术时,如果电切功率过大或电切时间过长,可能会损伤deeper组织,导致出血;开腹手术时,如果血管结扎不确切也会引起出血。

预防:术前要严格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术中要准确操作,内镜下手术时要合理控制电切功率和时间,确保创面止血良好;开腹手术时要仔细结扎血管。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创面情况,一旦发现有出血迹象,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内镜下止血钳止血、药物止血等。

2.穿孔

原因:内镜下手术时,如果操作不当,如黏膜下注射不均匀导致穿孔,或者ESD手术时剥离过深等;开腹手术时,由于解剖结构的损伤等也可能导致穿孔。

预防:内镜下手术时术者要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准确进行黏膜下注射和剥离操作;开腹手术时要精细操作,避免损伤肠道等组织。术后要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等症状,如果出现剧烈腹痛等情况,要考虑穿孔的可能,及时进行腹部X线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保守治疗或再次手术修补穿孔等。

3.感染

原因:肠道准备不充分,术中污染肠道,或者术后护理不当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感染。例如,肠道准备不彻底,肠道内残留粪便,术中粪便污染手术创面,容易引起感染;术后切口护理不当,如切口被污染等也会导致感染。

预防:严格做好肠道准备工作,确保肠道清洁;术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术后要加强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对于肠道内的感染,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或治疗,但要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耐药等问题。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为直肠黏膜表面隆起的病变,实际上,息肉指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明确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息肉可多可少,少至一个,多则数十个,甚至上百个。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肠息肉怎么办啊?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1、小的丘状隆息肉,病人可有定期检查。2、电灼,小的息肉粘膜无恶变的倾向,一般可以直接烧灼。3、直径一厘米左右的息肉,需要套扎器置于蒂根部,套扎治疗。4、怀疑有恶变以及较大的息肉,需要手术切除。
炎性肠息肉特征?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在内镜下面进行观察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炎症性的肠息肉的外观是比较光滑的,周围的边界也是非常清晰的,此外它的蒂也是比较短的。炎症性的肠息肉会造成病人表现出腹痛和大便性状的改变。
肠息肉会腹胀腹痛吗?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直肠息肉急性发作期间不会引起腹部胀痛,但是如果由于直肠息肉体积过于增大,出现了摩擦出血时,有可能出现肛管内局部的疼痛,由于结肠炎症或者是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需要进一步建议患者通过电子肠镜检查才能明确病因,并且进行相关的治疗。直肠息肉确诊以后需要进行直肠息肉切除手术。而如果电子肠镜可见直肠或者结肠炎症
肠息肉手术后吃什么好?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若是做的微创手术,肠息肉手术以后是需要禁食二十四小时,因为饮食会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对于创面恢复有影响,一般术后两三天可以进少量的流食,一周以后逐渐过渡到正常的饮食。若是进行的常规手术,那需要术后禁食3到4天。在肠蠕动恢复以后,可以开始进流食,比如喝点菜汤,稀饭,最好是少食多餐,可以多吃几次,每次吃的
肠息肉出血特点是什么?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直肠息肉出血特点是在大便的过程中会有明显的出血现象,血液覆盖在大便的表面呈鲜红色,一般是间歇性的表现出,出血量比较少。但是如果直肠息肉造成感染的时候,也会造成表现出脓液黏血便,并且排便不尽的感觉,长时间的出血还可能会造成病人贫血。如果病人在做检查的时候发现有直肠息肉,要去做进一步的详细检查,确诊之后
肠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肠息肉具有一定遗传因素的,如果病人有肠息肉的家族史,后代的患病率就会高些。其次也有可能是病人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导致的,例如长期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类的食物、暴饮暴食或者是吸烟酗酒等,就会增加患肠息肉的概率,肠息肉属于良性的病变,所以病人不用太紧张,定期去医院复查,同时还要调整饮食习惯。如果息肉的直径比较
炎性肠息肉会消失吗?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炎性直肠息肉属于良性病变,是不会有恶变倾向的,炎性直肠息肉会消失的。如果炎性直肠息肉比较小病人,服用一些消炎类的药物来治疗,炎性直肠息肉会消失的。如果炎性息肉比较大,病人可以经过肠镜下电切术来治疗。建议炎性直肠息肉的病人在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多喝一些温开水,不可以食用生冷生硬的食物,也不要吃熏烤类的
肠息肉必须要手术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满足手术条件的患者确实应该及早进行手术,但具体仍取决于患者病情及息肉类型。通常直肠息肉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及非肿瘤性息肉,其中肿瘤性息肉的恶变风险较大,所以一经确诊即需手术切除。而非肿瘤性息肉的恶变风险相对较小,如果息肉体积较小且患者未产生不适症状,则可以采取保守观察,但需注意坚持治疗诱发息肉的原发疾病
肠息肉手术费是多少?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肠息肉手术费对于不同的医院及地区,具体费用也不一样。拿三甲医院举例来说,做息肉电切至少需要花费两三万,包括检查费,手术费,麻醉费用及药品等医疗费用,还是说全程顺利,息肉单发且不大。手术费用首先跟病人整体健康情况,息肉大小数目及有无癌变等因素有直接关系,根据病情不同费用的弹性很会大,其次就诊医院及诊治
多发性肠息肉是什么?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直肠息肉是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的病变,多分布在直肠的下端,多发性直肠息肉是指息肉的数量不止一个,呈多发性,现阶段造成多发性息肉的原因不清楚,可能和遗传因素或者是感染以及损伤因素有关。病人可表现为便血,多发性直肠息肉者由于重力牵拉的关系会使直肠发生脱垂,就会造成腹痛,以及腹泻等表现,需要采
肠息肉和痔疮有什么不同
郭卫平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三甲
直肠息肉和痔疮从发病原因来说完全不一样,息肉实际上是直肠粘膜所生发出的赘生物,息肉生发原理是由直肠粘膜细胞增生形成,而痔疮是由静脉团迂曲形成。直肠息肉和痔疮治疗也完全不同,直肠息肉实际上只需要把息肉从根部切除就可以,但是痔疮治疗方法就跟息肉完全不同,痔疮主要以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为主。
肠息肉怎么治疗
张昊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分为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1.炎性息肉如果是炎性息肉,患者肠道存在慢性炎症,可以遵医嘱选择药物治疗,比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还可遵医嘱口服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枯草杆菌等,改善肠道功能。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肠炎得到有效控制,结肠息肉也会逐渐消失。2.腺瘤样息肉如果是腺瘤样息肉,
肠息肉术后黑便怎么回事
张昊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术后黑便可能是陈旧性出血、新鲜出血、饮食干扰、上消化道出血等导致的。1.陈旧性出血如果患者术后很快出现黑便,量不大,可能是因为治疗过程中,有少量出血,在肠道内积聚,通过细菌对血进行分解,出现黑色粪便,即为陈旧性出血。2.新鲜出血进行结肠息肉手术,创面较大,可能需要采用金属夹进行闭合创面。如果金属夹过早脱落、出现新糜烂、术后创面有渗
肠息肉需要切除吗
古风 副主任医师
桂林市人民医院 三甲
直肠息肉应该切除。肠息肉是发生在肠道的隆起性病变,发病原因不明确,和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环境都有关系。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息肉性质也以良性病变为主,随着病变发展,息肉组织受到反复摩擦刺激部分息肉可能发生恶性改变,应该及早手术切除治疗。
肠息肉严重吗
张桐茂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直肠息肉并不严重,但应该进行切除。直肠息肉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史。直肠息肉如果不对其进行切除,有可能会发生癌变。所以,直肠息肉患者应该每年按时到医院去做肠镜检查。比较小的应该直接切除,大的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痔疮和肠息肉的区别
高恒岭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痔疮和痔疮息肉是两种不同疾病,二者虽然都可能出现便血表现,但是二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痔疮形成主要是由于肛周静脉曲张、肛垫下移引起,发病期间会出现便血、肛门疼痛以及肛门异物感临床表现。直肠息肉是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早期可没有任何症状。当息肉增大后,可以出现便血、脱垂以及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肠道刺激症状。肠镜检查可以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