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非手术治疗有卧床休息和牵引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伴神经损伤或不稳定骨折等情况,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微创脊柱手术;康复治疗早期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中期适当主动锻炼并逐渐下床活动,后期进行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的训练。
一、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
对于稳定性腰椎骨折,如轻度压缩骨折等情况,卧床休息是基础治疗措施。患者需要严格卧硬板床,一般需要卧床6-8周左右。在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以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卧床休息时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因为儿童皮肤相对娇嫩,长期卧床受压容易出现皮肤问题。老年人卧床休息时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
2.牵引治疗
骨牵引可用于部分腰椎骨折的治疗,如伴有神经症状或骨折不稳定的情况。通过牵引可以达到复位和固定的目的。牵引重量和牵引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确定。例如,对于年轻患者的腰椎骨折,牵引重量一般根据体重等因素计算,牵引时间可能需要数周。但牵引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牵引针处感染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当腰椎骨折伴有神经损伤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来解除神经压迫。另外,对于不稳定的腰椎骨折,如爆裂性骨折、骨折-脱位等,也需要手术治疗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例如,老年患者如果发生腰椎骨折,若伴有明显的神经症状或者骨折不稳定,也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但要充分评估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因为手术对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要求相对较高。
2.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后用内固定器械(如椎弓根螺钉等)固定骨折部位,以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和稳定性。这种手术方式对于恢复腰椎的稳定性效果较好,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生长发育的特点,内固定的选择和手术操作需要更加谨慎,要考虑到未来骨骼生长对内固定的影响。
微创脊柱手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脊柱手术也逐渐应用于腰椎骨折的治疗,如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等。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适用于一些合适的腰椎骨折患者,如部分稳定性相对较好但有手术指征的患者。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
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就可以开始康复治疗。包括腰背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患者在床上进行腰部肌肉的收缩和放松练习,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要在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影响骨骼发育。老年人进行腰背肌训练时要注意强度适中,防止因肌肉力量不足导致训练效果不佳或加重腰部疼痛。
2.中期康复
一般在骨折后2-3个月左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开始进行腰背肌的主动锻炼,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等。同时可以逐渐增加下床活动的时间,但要佩戴腰围等支具保护。对于儿童患者,中期康复要注重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情况下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例如进行适当的平衡训练等。老年人中期康复时要注意避免跌倒等意外情况,下床活动时要有家人陪伴。
3.后期康复
骨折基本愈合后,可以进行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训练,包括腰部的柔韧性和耐力训练等。但要注意避免腰部的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后期康复后重新工作时要逐渐增加工作强度,防止再次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