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肿大可由生理和病理因素导致,生理因素中儿童4-10岁常出现生理性肥大;病理因素包括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及其他疾病累及;其表现有局部的咽部异物感、咽痛等和全身的发热等,危害包括影响呼吸睡眠、吞咽进食及引发全身并发症。
一、生理因素导致的扁桃体肿大
(一)正常生理性肥大
1.年龄段特点:儿童在4-10岁时扁桃体通常会呈现生理性肥大状况,这是因为此阶段扁桃体淋巴组织发育活跃,是免疫器官发挥作用的一个表现阶段,一般不会伴有明显的不适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到14-15岁后会逐渐萎缩。
2.性别影响:性别在此阶段的生理性扁桃体肥大方面无显著差异,男童和女童出现生理性扁桃体肥大的概率和表现程度大致相同。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的扁桃体肿大
(一)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
1.感染源及机制:当小孩频繁受到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等)或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时,病原体反复刺激扁桃体,导致扁桃体淋巴组织增生、水肿,进而出现肿大。例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会引发免疫反应,使得扁桃体中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聚集,造成扁桃体肿大。
2.生活方式影响:如果小孩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或者自身缺乏运动、营养不均衡等,会更容易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增加扁桃体肿大的发生风险。比如,长期偏食导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的小孩,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反复感染引发扁桃体肿大。
3.年龄因素: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比年长儿更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扁桃体肿大。
(二)扁桃体炎反复发作
1.炎症持续刺激:急性扁桃体炎若没有得到彻底治疗,炎症反复刺激扁桃体,会使扁桃体组织增生,逐渐肿大。每次急性发作都会加重扁桃体的病理改变,导致肿大程度逐渐加重。
2.病史影响:有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病史的小孩,扁桃体已经处于反复炎症损伤后的修复-损伤状态,更容易出现持续性的肿大。比如曾经有过3次及以上急性扁桃体炎发作的小孩,扁桃体肿大的可能性较大。
(三)其他疾病累及
1.邻近器官疾病蔓延:如患有咽炎、鼻炎等邻近器官的疾病,炎症可蔓延至扁桃体,引起扁桃体肿大。例如,鼻炎时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扁桃体,长期刺激可导致扁桃体肿大。
2.全身性疾病关联: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扁桃体肿大,如白喉可引起扁桃体出现灰白色假膜,同时伴有扁桃体肿大;艾滋病患儿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也可能出现扁桃体肿大等机会性感染表现。
三、扁桃体肿大的表现及危害
(一)表现
1.局部表现:小孩可能会出现咽部异物感、咽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尤其是在进食、说话时较为明显。如果扁桃体肿大较为严重,还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等表现。
2.全身表现:部分小孩可能伴有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尤其是在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时,发热较为常见,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
(二)危害
1.影响呼吸睡眠:严重的扁桃体肿大可导致上气道狭窄,影响小孩的正常呼吸,长期张口呼吸可能会影响颌面骨的发育,导致面容改变,出现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
2.影响吞咽及进食:扁桃体肿大引起吞咽困难会影响小孩的进食量,长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小孩的生长发育。
3.引发全身并发症:如果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可能会引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全身性并发症,对小孩的身体健康造成更严重的影响。例如,风湿热可累及心脏,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肾小球肾炎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等表现,影响肾脏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