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常见症状有局部疼痛(隐痛、胀痛或刺痛等,炎症刺激神经末梢致痛)、局部肿胀(患病部位不同程度肿胀,与炎症程度相关,炎症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等致组织液积聚)、局部压痛(按压病变部位明显压痛,炎症刺激骨膜神经)、活动受限(因疼痛肿胀等致相应部位活动受限,程度因病情而异),部分患者有低热(37.5℃-38℃左右,儿童不典型,机体对炎症全身性反应致体温调节紊乱)。
疼痛特点:骨膜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局部疼痛,疼痛的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例如,胫骨骨膜炎患者在行走、运动时,病变部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觉,且随着活动量的增加,疼痛可能会加剧。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疼痛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因表述不清而表现为活动时哭闹不安,而成年人则能较准确描述疼痛的性质和部位。对于有长期运动史或特定职业导致反复劳损的人群,骨膜炎引起的疼痛可能更为顽固。
疼痛机制:主要是由于炎症刺激骨膜上的神经末梢,导致疼痛信号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会使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增加了对神经末梢的压迫和刺激,从而引发疼痛。
局部肿胀
肿胀表现:患病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皮肤可能会有轻度隆起。以足踝部骨膜炎为例,患者足踝部会明显肿胀,皮肤外观较正常部位增粗。肿胀的程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炎症越重,肿胀可能越明显。在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年龄人群肿胀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肿胀可能因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而在早期表现相对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也会逐渐显现。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痛风等的患者,骨膜炎引起的肿胀可能会与基础疾病的症状相互影响,需要仔细鉴别。
肿胀原因:炎症导致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同时炎症细胞浸润等因素导致组织液积聚,从而引起肿胀。
局部压痛
压痛情况:用手指按压病变部位时,会有明显的压痛感。比如桡骨骨膜炎患者,按压桡骨相应部位时能清晰感觉到疼痛。压痛是骨膜炎较为典型的体征之一,通过压痛可以初步判断炎症所在的部位。不同年龄患者对压痛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可能会因疼痛而躲避按压,而成年人则能配合准确指出压痛部位。对于有既往受伤史的患者,压痛可能提示骨膜损伤后炎症复发等情况。
压痛原理:炎症刺激骨膜神经,使得按压时神经受到刺激产生疼痛感觉。
活动受限
活动受限表现:由于疼痛和肿胀等因素,患者相应部位的活动会受到限制。例如,膝关节骨膜炎患者在屈伸膝关节时会感到困难,活动范围明显减小。活动受限的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病情较轻时可能只是活动时稍有不适,活动范围轻度减小,而病情较重时则可能几乎无法进行正常的关节活动。在性别上,一般没有显著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活动受限的影响程度不同,比如运动员可能因活动受限而无法正常训练和比赛,严重影响其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对于有长期卧床病史的患者,骨膜炎引起的活动受限可能会加重其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活动受限原因:疼痛导致患者不敢活动,肿胀限制了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同时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也会影响组织的正常运动功能。
发热(部分患者)
发热情况:部分骨膜炎患者会出现低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中度发热。儿童患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可能只是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有基础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骨膜炎引起的发热可能需要与基础疾病的发热进行鉴别诊断。例如,本身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出现骨膜炎后发热可能会让医生更仔细排查感染源。
发热机制: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全身性反应,炎症因子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紊乱,从而引起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