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有腰背疼痛(多见于青少年男性,起病隐匿,呈间歇性、逐渐加重,夜间或晨僵明显)、外周关节受累(以单关节或寡关节受累多见);中晚期脊柱病变表现为脊柱强直(椎体间骨化致活动受限,严重呈“竹节样”改变)、胸廓活动度降低(胸肋关节受累致胸廓活动度减小、呼吸受影响);关节外表现有眼部病变(约25%-30%患者出现,如葡萄膜炎等,可致视力下降)、心脏病变(少数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与炎症累及心脏相关)、肺部病变(晚期可致肺上叶纤维化,出现咳嗽等症状,吸烟加重进展)。
一、早期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1.腰背疼痛
多见于青少年男性,起病隐匿,疼痛部位主要在腰骶部,呈间歇性、逐渐加重的特点。一般夜间疼痛或晨僵较为明显,患者晨起时感到腰背部僵硬,活动后症状可部分缓解。研究表明,约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腰骶部疼痛,这种疼痛与炎症累及骶髂关节等部位有关,炎症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从而引起疼痛。
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因表述不清而被忽视,需家长密切关注孩子晨起后腰背的活动情况。对于女性患者,早期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也应引起重视。
2.外周关节受累
可累及髋、膝、踝等大关节,以单关节或寡关节受累多见。例如髋关节受累时,可出现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影响患者的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青少年患者外周关节受累相对较多见,这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特点有关,炎症可累及外周关节的滑膜等组织,导致关节炎症反应。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运动较少的人群可能因关节活动度下降等因素,增加外周关节受累的风险。有家族病史的人群需格外注意外周关节的异常表现。
二、中晚期临床表现
(一)脊柱病变表现
1.脊柱强直
随着病情进展,脊柱的椎体间纤维环、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等会发生骨化,导致脊柱逐渐强直。患者脊柱活动度明显受限,从侧屈、前屈、后伸到旋转等活动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严重者脊柱呈“竹节样”改变,X线或CT检查可发现椎体之间的骨桥形成。
年龄较大的患者病情进展可能相对缓慢,但一旦出现脊柱强直,对生活自理能力影响较大。女性患者在妊娠、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病情可能会有一定波动,需密切监测脊柱病变情况。
2.胸廓活动度降低
由于胸肋关节等部位受累,胸廓活动度减小,患者深呼吸、咳嗽等动作时会感到胸部疼痛,且呼吸功能受到影响。正常情况下,胸廓活动度可用胸围计测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胸廓活动度较正常人明显降低,这是因为胸肋关节的炎症及骨化影响了胸廓的扩张和收缩。
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等不良习惯可能加重胸廓活动度降低的情况,需建议患者戒烟以改善呼吸功能。
(二)关节外表现
1.眼部病变
约25%-3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眼部受累,如葡萄膜炎、虹膜炎等。患者可出现眼睛红肿、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急性葡萄膜炎是较为常见的眼部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等严重后果。
特殊人群中,儿童患者眼部受累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需仔细观察孩子眼睛的异常表现。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自身免疫力可能有一定变化,眼部病变的发生风险可能会有所不同。
2.心脏病变
少数患者可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传导阻滞等心脏病变。表现为心悸、气短等症状,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可发现相应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心脏病变的发生与强直性脊柱炎的慢性炎症累及心脏相关组织有关。
有家族病史且病情较重的患者,心脏病变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在生活方式上,应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心脏负担。
3.肺部病变
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肺部病变,如肺上叶纤维化等。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胸部CT检查可见肺组织的纤维化改变。这是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炎症累及胸廓,进而影响肺部的通气功能,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肺组织纤维化。
吸烟等因素会加重肺部病变的进展,需告知患者及家属戒烟的重要性。年龄较大的患者肺部功能本身有所下降,肺部病变对其生活质量影响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