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粉碎性骨折不做手术并非绝对不可行,但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适合非手术治疗的情况有骨折移位小且关节面影响不大、患者全身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等,但其有局限性,如骨折愈合可能出问题、关节功能恢复受限,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患者有特殊情况,需专业医生综合评估患者具体情况做合理决策。
一、适合非手术治疗的情况及相关依据
1.骨折移位较小且关节面影响不大
当跟骨粉碎性骨折后,骨折端移位非常轻微,关节面塌陷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例如塌陷小于2mm等情况),此时通过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等方式,有可能使骨折逐渐愈合,并且后期关节功能影响较小。有研究表明,对于一些轻度移位的跟骨粉碎性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后,患者的足部功能恢复尚可,在影像学复查中可见骨折逐渐对位对线良好,关节面基本保持平整。
从解剖结构来看,跟骨是足部较大的负重骨,但其关节面相对有限的轻度损伤,通过保守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患者全身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
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本身合并有严重的心肺疾病、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手术耐受性差,手术风险极高。此时,非手术治疗可能是更安全的选择。例如,一位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合并严重冠心病,心功能处于较差状态,无法承受跟骨粉碎性骨折手术带来的创伤和麻醉风险,那么非手术治疗就成为相对可行的方式。通过保守的石膏固定等措施,尽量维持跟骨的大致位置,减少患者因手术而引发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二、非手术治疗的局限性
1.骨折愈合可能出现问题
跟骨粉碎性骨折即使采用非手术治疗,也存在骨折不愈合的风险。因为跟骨是负重骨,在愈合过程中需要承受一定的应力,而粉碎性骨折本身骨折端的血运破坏相对较严重,保守治疗时骨折端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可能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有临床研究统计显示,跟骨粉碎性骨折非手术治疗的骨折不愈合率相对手术治疗要高一些。
例如,在一些粉碎程度较重的跟骨骨折中,非手术治疗后,由于骨折端不稳定,骨痂生长缓慢,可能无法达到良好的愈合状态,进而影响患者的足部功能。
2.关节功能恢复受限
非手术治疗时,由于骨折端不能精确复位,可能导致跟骨的关节面不平整,后期容易引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会出现足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比如,跟骨关节面不平整会导致足部在行走时受力不均匀,长期下来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引发创伤性关节炎,使患者在行走、站立等日常活动中感到明显不适。
对于年轻患者或者对足部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非手术治疗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相对较高,会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1.儿童跟骨粉碎性骨折
儿童跟骨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跟骨粉碎性骨折非手术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儿童的骨骼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如果骨折移位明显,可能会影响跟骨的正常发育,导致足部畸形等问题。例如,儿童跟骨粉碎性骨折后,若采用保守治疗,由于儿童的活动度相对较大,石膏固定等措施可能难以维持骨折端的稳定,容易导致骨折移位加重,进而影响跟骨的正常生长和足部的形态发育。所以对于儿童跟骨粉碎性骨折,需要综合评估骨折情况和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在可能的情况下,手术治疗有时是更优的选择,但手术需要更加精准地考虑儿童骨骼的特点,避免对儿童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本身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跟骨粉碎性骨折非手术治疗时,骨折愈合相对更慢,而且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除了上述全身状况差可能无法耐受手术的情况外,即使能进行非手术治疗,老年患者的康复过程也相对较长,并且容易出现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例如,老年患者长期卧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会增加,而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会进一步威胁患者的健康。所以对于老年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在考虑非手术治疗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全身状况,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跟骨粉碎性骨折是否选择非手术治疗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全身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后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