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侧胸膜增厚指两侧胸膜病理性增厚,常见病因有炎症(结核性、细菌性胸膜炎)、损伤(胸部外伤、胸部手术)及其他(恶性肿瘤侵犯、尘肺等),临床表现有轻时无症状、中重度时胸闷气短等,影像学上胸部X线和CT可辅助诊断,需与胸膜肿瘤等鉴别,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治疗考量,需根据具体病因综合诊治。
一、两侧胸膜增厚的定义
两侧胸膜增厚是指两侧的胸膜发生病理性增厚的情况。胸膜是覆盖在肺表面(脏层胸膜)和衬于胸廓内壁(壁层胸膜)的一层浆膜,正常情况下很薄,当受到某些因素刺激后,胸膜会出现纤维组织增生等改变导致增厚。
二、常见病因
1.炎症因素
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胸膜炎是导致胸膜增厚常见的原因之一。在结核性胸膜炎的急性期,有渗出液等炎症表现,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消退后,纤维蛋白沉着和肉芽组织增生可导致胸膜增厚。例如,有研究表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
细菌性胸膜炎:细菌感染引发的胸膜炎,如肺炎旁胸腔积液继发的感染等,炎症刺激胸膜,也可促使胸膜增厚。
2.损伤因素
胸部外伤:胸部受到撞击、挫伤等外伤后,可能导致胸膜受损,后续修复过程中会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引起胸膜增厚。
胸部手术:如胸腔内的手术操作,像肺叶切除术等,手术过程中对胸膜的刺激以及术后的炎症反应等,都可能导致胸膜增厚。
3.其他因素
恶性肿瘤侵犯:肺癌等恶性肿瘤侵犯胸膜时,会刺激胸膜产生反应性增厚,同时肿瘤细胞也可能在胸膜上种植生长,促进胸膜增厚。
尘肺等职业性肺病:长期接触粉尘等职业因素导致的尘肺等疾病,也可能影响胸膜,引起胸膜增厚。例如,长期在粉尘环境工作的工人,患尘肺的风险增加,同时可能伴随胸膜增厚的情况。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轻度胸膜增厚: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是在体检做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等)时偶然发现。
中度及重度胸膜增厚: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尤其是在活动后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胸膜增厚限制了肺的舒张和收缩,影响了肺的通气功能。如果胸膜增厚累及到胸廓的活动,还可能出现胸痛等症状,疼痛程度可轻可重,与胸膜增厚的程度以及个体对疼痛的敏感程度有关。
2.体征表现
医生进行胸部体格检查时,可能会发现胸廓活动度减小等情况。例如,胸部呼吸运动双侧不对称,患侧呼吸运动减弱等。
四、影像学表现
1.胸部X线
可见胸膜部位密度增高的阴影,胸廓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如胸廓变窄等。对于轻度的胸膜增厚可能显示不太明显,但可以初步提示胸膜有异常改变。
2.胸部CT
能更清晰地显示两侧胸膜增厚的程度、范围等情况。可以看到胸膜呈局限性或弥漫性的增厚,厚度超过正常胸膜厚度(正常胸膜厚度一般在1-2mm左右),有时还能观察到增厚胸膜的内部结构等细节,有助于明确病因,比如是否有胸腔内的病变等。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方法
详细病史采集:了解患者是否有结核病史、胸部外伤史、手术史、职业暴露史等,这些信息对判断两侧胸膜增厚的病因有重要提示作用。
体格检查:如前面提到的胸部体格检查发现的胸廓活动度等异常。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和CT是主要的影像学诊断手段,通过影像学表现来判断胸膜增厚的情况。必要时还可能进行胸腔穿刺等检查,获取胸腔内的液体等进行化验,协助明确病因,如结核性胸膜炎时胸腔积液化验可能会有淋巴细胞增多、腺苷脱氨酶升高等表现。
2.鉴别诊断
与胸膜肿瘤鉴别:胸膜肿瘤也可能导致胸膜增厚,但肿瘤引起的胸膜增厚往往形态不规则,可能有结节状等改变,而炎症引起的胸膜增厚相对形态较规整一些,通过影像学特征以及进一步的病理检查等可以进行鉴别。例如,胸膜肿瘤可能需要通过胸腔镜活检等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而炎症导致的胸膜增厚一般通过抗炎等治疗后可能有一定的变化趋势。
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胸廓改变鉴别:一些其他疾病如胸廓畸形等也可能有胸廓活动度等改变,但胸膜增厚导致的胸廓改变主要是由于胸膜增厚限制肺功能进而影响胸廓,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区分胸膜增厚和单纯的胸廓畸形等情况。
六、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导致的胸膜增厚:如果是结核活动期,需要进行抗结核治疗,常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细菌性胸膜炎导致的胸膜增厚: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肿瘤导致的胸膜增厚:如果是恶性肿瘤,需要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但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
2.对症治疗
胸闷、气短症状明显者:如果胸膜增厚严重影响肺功能,导致明显的胸闷、气短,可能需要考虑进行胸膜剥脱术等手术治疗,以改善肺的通气功能。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对于一些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来缓解症状。
胸痛症状:如果胸痛明显,可以根据情况使用止痛药物,但要谨慎选择,尤其要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七、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患者
儿童出现两侧胸膜增厚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是结核性胸膜炎导致的,要注意抗结核治疗的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一些抗结核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有影响,需要密切监测。同时,儿童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营养支持等,以促进身体恢复。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治疗两侧胸膜增厚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例如,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等的影响。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耐受手术的情况,谨慎选择手术方案。
3.妊娠期女性患者
妊娠期女性出现两侧胸膜增厚时,治疗需要特别谨慎。如果是结核性胸膜炎导致的,抗结核治疗的药物选择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有些抗结核药物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等,需要在妇产科和感染科等多学科会诊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
两侧胸膜增厚是一种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综合诊治的情况,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