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扁桃体肿大涉及定义解剖、常见病因(感染、反复炎症、免疫)、临床表现(局部和全身)、诊断(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一般、药物、手术)、不同年龄特点及预防(增强免疫、避免感染)等多方面,需综合应对以保障儿童健康。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儿童扁桃体肿大是指儿童的腭扁桃体因各种原因发生体积增大的情况。扁桃体包括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通常所说的儿童扁桃体肿大一般指腭扁桃体肿大。腭扁桃体是一对扁卵圆形的淋巴器官,位于口咽部,在儿童时期,尤其是3-5岁时,淋巴组织增生较为活跃,是免疫器官的一部分,可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但当受到病原体等刺激时容易出现肿大。
二、常见病因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是由腺病毒、鼻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例如,腺病毒感染可导致扁桃体明显肿大,在扁桃体表面可能会有白色或黄色的渗出物。儿童在免疫力相对较低的季节,如秋冬季节,容易遭受病毒侵袭引发扁桃体感染性肿大。
细菌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当儿童身体抵抗力下降时,链球菌容易在扁桃体隐窝内繁殖,引起扁桃体急性炎症,出现肿大、充血,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此时扁桃体表面可见脓性分泌物。
2.反复炎症刺激:如果儿童既往有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扁桃体反复受到炎症刺激,就会导致扁桃体组织增生,进而出现肿大。例如,一些儿童由于生活环境因素,经常接触刺激性气体、粉尘等,或者本身存在过敏性鼻炎等疾病,长期刺激鼻咽部,也可能波及扁桃体,引起扁桃体反复炎症和肿大。
3.免疫因素:在儿童自身免疫反应过程中,如果免疫调节失衡,也可能导致扁桃体过度增生肿大。例如,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会累及扁桃体,引发其异常肿大,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咽部不适:儿童可能会感到咽部有异物感,尤其是在吞咽时比较明显。如果扁桃体肿大较为严重,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吃奶时吞咽不畅、拒食等情况。
呼吸不畅:当扁桃体肿大堵塞部分气道时,儿童可能会出现张口呼吸、睡眠时打鼾等症状。严重的扁桃体肿大甚至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因为睡眠时缺氧会干扰生长激素的分泌等生理过程。
声音改变:肿大的扁桃体可能会影响发声,导致儿童说话时声音变得含糊不清,呈现出所谓的“闭塞性鼻音”。
2.全身症状
发热:如果是感染引起的扁桃体肿大,儿童往往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40℃甚至更高。发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和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
乏力、食欲减退:由于身体处于炎症状态,儿童会感觉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同时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不想进食。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间接喉镜或直接喉镜检查儿童的扁桃体,观察扁桃体肿大的程度,一般可分为Ⅰ度、Ⅱ度、Ⅲ度肿大。Ⅰ度肿大时扁桃体不超过腭舌弓和腭咽弓;Ⅱ度肿大时扁桃体超过腭咽弓,但未达到咽后壁中线;Ⅲ度肿大时扁桃体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同时还会检查扁桃体表面的情况,是否有充血、渗出物、溃疡等。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肿大,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如果是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通过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感染的类型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但不能确诊具体的病原体。
病原体检测:对于反复发生扁桃体肿大或怀疑有特殊病原体感染的儿童,可能需要进行病原体培养,如咽拭子培养,以明确具体的致病菌,从而指导治疗。例如,培养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则可确诊为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与饮食:儿童患病期间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要让儿童多饮水,保持咽部湿润,有助于缓解咽部不适症状。
口腔卫生:教育儿童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每天早晚刷牙,防止口腔内细菌滋生加重扁桃体炎症。
2.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肿大,根据病情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但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疾病,药物主要是缓解症状。例如,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可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对症治疗药物:对于发热的儿童,如果体温超过38.5℃且伴有不适症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物进行退热治疗。如果儿童因扁桃体肿大出现鼻塞等症状,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缓解鼻塞,改善呼吸。
3.手术治疗
当儿童扁桃体肿大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扁桃体肿大导致严重的呼吸不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保守治疗无效;扁桃体反复发生化脓性感染,每年发作次数在7-8次及以上,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扁桃体肿大合并有扁桃体角化症等其他扁桃体疾病,经评估需要手术治疗。手术一般在儿童6岁以后,扁桃体的免疫功能逐渐减退后进行较为合适,但具体手术时机需要医生根据儿童的具体病情综合判断。
六、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及应对
1.婴幼儿期(0-3岁)
婴幼儿期儿童扁桃体肿大时,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往往以呼吸不畅、拒食等为主要表现。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情况,如发现儿童睡眠时张口呼吸、打鼾明显,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要及时就医。同时,婴幼儿免疫力较低,发生扁桃体肿大时感染容易扩散,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治疗,优先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如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的支持治疗等,药物使用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药物。
2.学龄前期(3-6岁)
此阶段儿童扁桃体肿大如果是反复感染引起的,家长要注意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当扁桃体肿大影响儿童的吞咽和呼吸时,需要及时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扁桃体肿大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社交活动和自信心,家长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3.学龄期(6岁以上)
学龄期儿童扁桃体肿大的治疗决策相对更灵活一些。如果符合手术指征,可在医生建议下考虑手术治疗。同时,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家长要监督儿童保持口腔卫生,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后的康复护理等。
七、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儿童摄入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例如,让儿童多吃牛奶、鸡蛋、鱼肉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及苹果、香蕉、菠菜等蔬菜水果,以满足身体生长发育和维持免疫功能的需要。
适量运动:鼓励儿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每天进行户外活动1-2小时,根据儿童的年龄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跑步、跳绳、游泳等,运动可以增强儿童的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避免感染因素
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儿童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及时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同时,要让儿童避免与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人员密切接触,如果家庭成员中有患病者,要注意隔离和个人防护。
保持环境清洁:保持儿童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对于室内的玩具、被褥等要定期清洗和晾晒,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预防过敏:如果儿童有过敏体质,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对于患有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儿童,要积极治疗,防止炎症蔓延波及扁桃体,引起扁桃体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