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和毛囊炎的区别为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

1.病因
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性行为活跃的人群易患,有多个性伴侣、不洁性行为等情况会增加感染风险,新生儿可能通过产道感染。
毛囊炎常因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皮肤擦伤、多汗、搔抓等因素易诱发,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力等因素影响,也更容易发生毛囊炎。
2.临床表现
尖锐湿疣好发生殖器及肛周等部位,男性多见于龟头、冠状沟、包皮系带、尿道口等,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道口、会阴、肛周等。初期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淡红色小丘疹,质地柔软,顶端尖锐,随病情进展可逐渐增多增大,形成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赘生物,表面凹凸不平,湿润柔软,触碰易出血。
毛囊炎好发头面部、颈部、胸背部等有毛囊分布的部位。初期为红色毛囊性丘疹,数天内中央出现脓疱,脓疱干涸或破溃后形成黄痂,痂皮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疼痛。浅部毛囊炎一般炎症局限于毛囊口周围,深部毛囊炎可引起毛囊周围炎,出现红肿、疼痛更明显的结节。
3.实验室检查
尖锐湿疣可进行醋酸白试验,用3%-5%醋酸溶液涂抹皮损处,若患处变白则为阳性,提示可能为尖锐湿疣,但该试验可能出现假阳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HPV检测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是否存在HPVDNA,可明确是否感染HPV及具体亚型,有助于诊断和病情评估。
毛囊炎需进行细菌涂片检查,取脓疱内容物涂片革兰染色,可发现革兰阳性球菌,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原菌。细菌培养将脓疱内容物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