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肝是长期大量饮酒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等,初期多为脂肪肝,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等,早期戒酒等干预部分病理改变可逆;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终末期,酒精性肝硬化是酒精肝进一步发展而来,病理过程渐进不可逆,代偿期症状轻,失代偿期有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表现;酒精肝辅助检查可见肝脏脂肪变性等,肝功能指标可能异常,戒酒后有恢复可能;肝硬化辅助检查有肝脏形态改变等,肝功能等明显异常;酒精肝治疗关键戒酒,预后早期较好,继续饮酒可致严重情况;肝硬化治疗针对并发症等,预后差,失代偿期五年生存率低,特殊人群孕妇、儿童患相关肝病需重视,孕妇可致胎儿问题,儿童治疗需谨慎保护肝脏功能。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和再生结节为特征的慢性肝病终末期阶段,病因多样,其中酒精性肝硬化是酒精肝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在酒精肝基础上,肝脏持续受到损伤,纤维组织大量增生,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逐渐形成肝硬化。其病理过程是一个渐进的、不可逆的过程,一旦发展到肝硬化阶段,肝脏功能已严重受损,很难完全逆转。任何年龄均可患肝硬化,但与长期的肝病发展过程相关,有长期饮酒史的人群更易在中年及以后发展为肝硬化。
临床表现
酒精肝:早期酒精肝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人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隐痛等非特异性症状,肝脏可能轻度肿大。随着病情进展,酒精性肝炎阶段可出现黄疸、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肝功能检查可发现转氨酶升高等异常,但此时若及时戒酒,病情有较大可能得到控制,症状也会缓解。一般来说,有长期大量饮酒史的人出现上述相对较轻的症状时应警惕酒精肝。
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症状较轻,可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等,肝脏可轻度肿大或缩小,质地偏硬,脾脏可能轻度肿大。失代偿期肝硬化症状明显加重,出现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相关表现,如肝功能减退可导致黄疸加深、消瘦、乏力加重、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内分泌紊乱(如男性乳房发育、蜘蛛痣、肝掌等);门静脉高压可导致腹水、脾大、脾功能亢进(表现为血细胞减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出现呕血、黑便等)。各年龄段的肝硬化患者,若有长期肝病发展过程,尤其有酒精肝等基础的,到失代偿期会出现严重的多系统症状。
辅助检查
酒精肝: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可见肝脏脂肪变性的表现,如肝脏密度降低等;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肝功能检查,转氨酶(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可能升高,尤其是谷草转氨酶升高更明显,还可能有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等,戒酒后这些指标有恢复正常的可能。
肝硬化:影像学检查B超、CT等可发现肝脏形态改变,如肝脏表面不光滑、肝叶比例失调等,门静脉高压表现为门静脉内径增宽、脾大、腹水等;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明显异常,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病毒学检查等可明确病因(如乙肝肝硬化、丙肝肝硬化等),肝硬化患者甲胎蛋白可能轻度升高,需警惕肝癌的发生。
治疗与预后
酒精肝:治疗关键是戒酒,同时进行营养支持等治疗,一般早期戒酒并积极干预,预后相对较好,肝脏病理改变可部分或完全恢复。但如果继续饮酒,病情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等严重情况。
肝硬化:治疗主要是针对并发症等进行处理,如针对腹水进行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治疗,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行止血等治疗,晚期肝硬化可能需要肝移植。肝硬化预后相对较差,尤其是失代偿期肝硬化,五年生存率相对较低,且容易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有长期饮酒史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若能早期发现酒精肝并及时戒酒,可能延缓肝硬化的进展,但一旦发展到肝硬化,预后不如非酒精性肝硬化等其他病因导致的肝硬化。特殊人群方面,孕妇若长期大量饮酒可能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等严重问题,同时孕妇患酒精肝或肝硬化会对自身和胎儿健康造成双重威胁,需特别重视;儿童一般较少患酒精肝和肝硬化,但如果有先天性代谢疾病等特殊情况合并长期大量饮酒也可能发病,儿童患者的治疗需更加谨慎,以保护儿童正在发育的肝脏功能为主,非药物干预可能更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