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附件炎有下腹疼痛(多为隐性不适,劳累、经期或性交后加重,不同年龄表现略有差异)、月经不调(周期紊乱、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约30%-40%患者出现,生活方式可加重)、白带异常(量多、黏稠或呈脓性,不同性别表现无本质区别,不同时期女性有不同相关情况)等症状;其原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常见大肠杆菌等,不同年龄感染差异不同)、宫腔操作后感染(刮宫术等操作易致感染,不同人群操作注意事项不同)、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如阑尾炎可蔓延致附件炎,不同器官炎症蔓延有特点)、机体抵抗力下降(长期劳累等致抵抗力降,特殊人群抵抗力情况不同)。
一、慢性附件炎的症状
1.下腹疼痛
多为隐性不适感,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在劳累后、经期或性交后疼痛会加重。这是因为炎症导致盆腔组织充血、粘连,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例如,有研究表明,慢性附件炎患者中约70%-8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且疼痛可能会迁延不愈,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疼痛的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年轻女性可能因对疼痛的敏感度相对较高,感觉疼痛更为明显;而年长女性可能因机体耐受性等因素,疼痛表现相对较隐匿,但也会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2.月经不调
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等。这是由于附件炎影响了卵巢的正常功能,卵巢是调节女性内分泌和月经的重要器官,炎症导致卵巢功能失调,从而引起月经异常。一般来说,约30%-40%的慢性附件炎患者会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
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可能会加重月经不调的症状。对于有慢性附件炎合并月经不调的女性,需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心态。
3.白带异常
白带量增多,质地可能变得黏稠,有的呈脓性。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生殖道腺体分泌增加,同时炎性细胞的浸润也会改变白带的性状。例如,慢性附件炎患者的白带常规检查中可能会发现白细胞增多等炎症指标异常。
不同性别在白带异常的表现上并无本质区别,但对于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白带异常可能会伴随其他不适,需要引起重视;而对于更年期女性,白带异常可能与内分泌变化等因素相关,同时要警惕是否有其他病变的可能。
二、慢性附件炎的原因
1.病原体感染
常见病原体:主要包括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这些病原体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女性生殖道,进而累及附件。例如,不洁性生活是导致病原体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性生活时如果不注意卫生,病原体容易从阴道侵入,上行感染至附件。有研究显示,约60%的慢性附件炎患者与病原体感染有关,其中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感染占一定比例。
不同年龄人群的感染差异:年轻女性由于性生活相对较活跃,且生殖系统相对较脆弱,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道局部抵抗力降低,也可能发生病原体感染导致附件炎,但相对年轻女性发生率较低。
2.宫腔操作后感染
常见宫腔操作: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等。在进行这些宫腔操作时,如果操作环境不严格、消毒不彻底,或者术后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都容易导致病原体侵入宫腔,进而蔓延至附件引起炎症。据统计,宫腔操作后发生慢性附件炎的风险较正常人群高出2-3倍。
特殊人群的宫腔操作注意事项:对于有宫腔操作需求的女性,尤其是青春期女性和老年女性,更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宫腔操作后感染附件炎可能会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老年女性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宫腔操作后感染附件炎恢复相对较慢,因此术前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
3.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例如阑尾炎:阑尾与女性附件相邻,阑尾发生炎症时,炎症可直接蔓延至附件,引起附件炎。这是因为阑尾的解剖位置靠近右侧附件,炎症的扩散容易波及附件组织。有资料表明,约10%-15%的慢性附件炎是由于邻近器官炎症蔓延所致。
不同器官炎症蔓延的特点:对于患有阑尾炎等邻近器官炎症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附件的情况,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防止炎症蔓延至附件引发慢性附件炎。同时,对于有邻近器官炎症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附件的监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机体抵抗力下降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劳累、营养不良、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例如,一些年轻女性为了保持身材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引发附件炎。研究发现,机体抵抗力指数低于正常范围的人群,慢性附件炎的发生率比抵抗力正常人群高约50%。
特殊人群的抵抗力情况:孕妇由于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抵抗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附件炎;而产后女性,身体较为虚弱,抵抗力下降,也是附件炎的高发人群之一。对于这些特殊人群,需要加强营养支持,适当进行身体锻炼,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慢性附件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