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息肉的治疗方法可根据息肉大小、病理类型及患者症状综合评估,具体方法有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定期随访观察、生活管理等。

1.内镜下切除
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良性息肉,常用方法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这类微创手术通过胃镜直接切除病灶,创伤小、恢复快,但术后需禁食一段时间,并密切监测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
2.手术切除
针对直径超过2厘米的广基息肉或疑似恶变者,需行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或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术前需通过超声内镜评估浸润深度,术后需病理确诊分期,并关注吻合口愈合情况。
3.药物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炎性息肉,可选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联合根除治疗;腺瘤性息肉术后可辅以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降低复发风险。
4.定期随访观察
对于小于5毫米的无症状增生性息肉,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胃镜,监测息肉变化。随访期间出现腹痛、黑便等症状需及时干预。
5.生活管理
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预防息肉复发和促进术后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