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肠炎的检查方法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包括腹泻的频率、粪便的性状(如是否为脓血便等)、是否伴有腹痛及其部位、程度等,还需了解近期的饮食情况、旅行史、抗生素使用史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
2.体格检查
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表现,了解腹痛的具体部位和范围,有助于判断病变累及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触诊腹部有无包块等异常情况,若触及包块,需进一步评估包块的性质、位置等。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时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反映炎症情况,若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性炎症。粪便常规及病原学检查可观察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例如,脓血便提示肠道有炎症或出血性病变。病原学检查包括粪便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有助于明确是否为感染性结肠炎及具体的病原体,如怀疑志贺菌感染则进行志贺菌培养等。对于儿童,粪便标本的采集需注意操作规范,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4.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观察有无肠麻痹、肠穿孔等情况,如肠管扩张、膈下游离气体等提示可能存在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腹部超声有助于观察结肠壁的厚度、有无脓肿等情况,对发现结肠周围的炎性包块等有一定帮助。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急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有无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等,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