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增厚粘连是胸膜受刺激后纤维蛋白沉着、肉芽组织增生致胸膜增厚及脏壁层粘连的病理状态,常见病因有肺部感染、胸部外伤、胸部手术等,有相应症状和体征,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等诊断,治疗分非药物和药物干预,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胸部防护来预防。
一、定义
胸膜增厚粘连是指胸膜受到某些因素刺激后,发生纤维蛋白沉着和肉芽组织增生导致胸膜厚度增加、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相互粘连的病理状态。正常胸膜很薄,当各种原因引起胸膜炎症时,如胸膜炎、胸部外伤、肺部感染等,炎症渗出的纤维蛋白若未被完全吸收,就会逐渐机化使胸膜增厚,进而导致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粘连。
二、常见病因
肺部感染:如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性胸膜炎,结核菌感染胸膜后引发炎症反应,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容易出现胸膜增厚粘连;肺炎累及胸膜时,也可能导致胸膜的炎性改变,最终发展为胸膜增厚粘连。不同年龄人群发生肺部感染的常见原因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抵抗力较弱,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等而患病;成年人则可能因劳累、受寒等因素导致肺部感染。
胸部外伤:胸部受到撞击、刺伤等外伤后,胸腔内出血、积血,血液中的纤维蛋白等成分刺激胸膜,促使胸膜增厚粘连。例如交通事故中胸部受伤的患者,较易出现此类情况。
胸部手术:如胸腔内的手术,术后胸膜表面会有渗出等炎性反应,若恢复过程中出现异常,也可能导致胸膜增厚粘连。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同,儿童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密切关注胸膜情况;老年人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发生胸膜增厚粘连的风险可能因机体修复能力下降而增加。
三、临床表现
症状:轻度的胸膜增厚粘连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当粘连范围较广、程度较重时,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胸痛,活动后气短等症状。胸痛多为隐痛或牵拉痛,在深呼吸、咳嗽时可加重。不同年龄患者对症状的感知和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述不清,更多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老年人可能因本身肺功能有所减退,对气短等症状更为敏感。
体征:体格检查时,可能会发现胸廓呼吸运动受限,触觉语颤减弱,听诊时呼吸音减弱等。
四、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胸膜增厚的条索状、片状阴影,能初步判断胸膜增厚粘连的情况,但对于轻微的病变可能显示不清晰。不同年龄患者胸部X线表现可能因胸廓发育等因素有一定差异,儿童胸廓处于发育阶段,X线表现需结合年龄特点综合判断。
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胸膜增厚的程度、范围以及是否伴有胸腔积液等情况,是诊断胸膜增厚粘连较为准确的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是否有胸膜炎、胸部外伤、胸部手术等病史,有助于明确病因。
五、治疗与干预
非药物干预:对于轻度的胸膜增厚粘连且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并通过呼吸功能锻炼来改善呼吸功能,如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吹气球等练习,以增加肺活量,改善气短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呼吸功能锻炼的方式和强度应有所调整,儿童可在家长帮助下进行简单的呼吸训练;老年人呼吸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药物治疗:如果是结核性胸膜炎导致的胸膜增厚粘连,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若有相应症状可能需要根据情况辅助使用药物,但具体药物需根据病情由医生决定,且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患者的药物耐受性等情况。
六、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有肺部感染、胸部外伤等情况的患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防止病情发展导致胸膜增厚粘连。儿童患肺部感染后应及时就医,规范用药;老年人患胸部疾病时要积极配合治疗,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注意胸部防护:在生活中注意避免胸部外伤,如进行一些可能涉及胸部的高危活动时要采取防护措施,减少胸部受伤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