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增厚是胸膜厚度增加的病理状态,常见原因有炎症(结核性、化脓性胸膜炎)、创伤、恶性肿瘤侵犯等,临床表现因增厚程度而异,诊断靠影像学检查和病史采集,治疗需针对病因及对症,特殊人群治疗需考量特殊性。
一、常见原因
1.炎症因素
结核性胸膜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胸膜是导致胸膜增厚的常见原因之一。当结核菌感染胸膜后,会引起胸膜的炎症反应,在炎症修复过程中,纤维蛋白沉积和肉芽组织增生,进而导致胸膜增厚。例如,有研究表明,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若患者本身有结核病史,且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警惕结核性胸膜炎导致的胸膜增厚。生活方式方面,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感染结核杆菌引发相关病变。
化脓性胸膜炎:由细菌感染引起胸膜的化脓性炎症,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炎症刺激胸膜,使胸膜组织发生增生、纤维化,从而导致胸膜增厚。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男性和女性在感染相关细菌时均有患病可能,生活中不注意个人卫生、患有基础肺部疾病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进而引发化脓性胸膜炎及后续胸膜增厚。
2.创伤因素
胸部外伤:胸部受到撞击、车祸伤等外伤时,可能导致胸膜损伤,在损伤修复过程中,胸膜会发生增厚。不同年龄因活动特点不同外伤风险不同,儿童可能因意外碰撞等受伤,成年人可能因交通事故等受伤,男性和女性在不同场景下有不同外伤风险,外伤后若未得到及时规范的处理,可能增加胸膜增厚的发生几率。
3.其他因素
恶性肿瘤侵犯胸膜:如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细胞转移至胸膜,会刺激胸膜产生炎症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引起胸膜增厚。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有肿瘤病史或家族肿瘤史的人群风险相对较高,性别差异相对不突出,但不同肿瘤好发于不同性别有一定特点,如乳腺癌女性发病率相对高,肺癌男性相对高发等,肿瘤导致的胸膜增厚往往病情较为复杂。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轻度胸膜增厚: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胸部影像学检查时被发现。
中度及重度胸膜增厚:可能出现胸痛,疼痛性质可为隐痛、钝痛等,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及增厚程度不同而异;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后,这是因为胸膜增厚限制了肺的扩张,影响了肺的通气功能。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不会准确表述胸痛,而是表现为呼吸急促等;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被掩盖或加重。
2.体征表现
医生进行胸部体格检查时,可能发现胸廓活动度减小等体征。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以初步观察胸膜增厚的情况,表现为胸膜位置的密度增高影等,但对于一些轻微的胸膜增厚可能显示不清晰。
胸部CT检查:是诊断胸膜增厚较敏感的方法,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胸膜增厚的范围、程度等,能够发现X线难以察觉的轻度胸膜增厚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胸部CT检查的操作和解读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进行CT检查需严格控制辐射剂量等。
2.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结核病史、胸部外伤史、肿瘤病史等,有助于明确胸膜增厚的可能原因。
四、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结核性胸膜炎导致的胸膜增厚,需进行抗结核治疗;若是化脓性胸膜炎导致,需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是肿瘤侵犯胸膜导致,需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等采取相应的抗肿瘤治疗措施,如手术、化疗、放疗等。
2.对症治疗
对于有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若胸膜增厚严重影响肺功能,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胸膜剥脱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严格评估患者情况后决定。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在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儿童手术需更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等;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治疗需综合考量基础疾病情况;孕妇则需权衡治疗对胎儿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