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口腔颌面颈部感染(牙龈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扁桃体炎)和头颈部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肿瘤性疾病累及(恶性淋巴瘤、转移癌)、免疫相关疾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他因素(药物反应、异物反应),不同因素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表现和影响各有特点。
一、感染性因素
(一)口腔颌面颈部感染
1.牙龈炎、牙周炎:口腔内细菌感染引发牙龈炎、牙周炎时,炎症可向颌下淋巴结蔓延,导致颌下淋巴结肿大。例如,长期口腔卫生不佳,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反应,进而波及颌下淋巴结。青少年若口腔卫生习惯差,易患牙龈炎,可能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成年人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牙周炎发生风险,从而导致颌下淋巴结受累。
2.智齿冠周炎:智齿萌出过程中,冠周软组织发生炎症,炎症可扩散至颌下淋巴结,引起颌下淋巴结肿大。智齿阻生是常见诱因,尤其在青春期后智齿开始萌出阶段,青少年和年轻人相对高发。女性在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机体抵抗力下降,智齿冠周炎更易发作,进而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
3.扁桃体炎:扁桃体发生炎症时,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可经淋巴管蔓延至颌下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儿童扁桃体相对较大,易受病原微生物侵袭,上呼吸道感染时易引发扁桃体炎,进而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成年人因劳累、免疫力下降等因素也可能患扁桃体炎,出现相应淋巴结表现。
(二)头颈部病毒感染
1.EB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发热、咽痛、肝脾肿大等表现。该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青少年群体中相对常见,在集体生活环境中易相互传播。
2.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部位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可引起颌下淋巴结反应性肿大。成年人因频繁社交、口唇接触等易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当口唇出现疱疹时,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儿童也可能因与感染者密切接触而感染,出现相应淋巴结改变。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肿瘤性疾病累及
1.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都可能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通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淋巴瘤的发病与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等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老年人相对多见,但青少年也有发病可能。
2.转移癌:口腔、鼻咽、甲状腺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可转移至颌下淋巴结。例如,鼻咽癌转移至颌下淋巴结较为常见,甲状腺癌也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包括颌下淋巴结。有相应原发肿瘤病史的人群需警惕淋巴结转移可能,不同年龄段原发肿瘤的好发情况不同,如甲状腺癌在中青年女性中相对多见,其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可表现为颌下淋巴结肿大;鼻咽癌多见于中老年人,也可出现颌下淋巴结转移。
(二)免疫相关疾病
1.干燥综合征: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唾液腺等,导致淋巴结肿大,包括颌下淋巴结。多见于中年女性,患者除了颌下淋巴结肿大外,还可能有口干、眼干等症状,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引发一系列症状。
2.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包括颌下淋巴结。育龄期女性多见,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导致全身多器官受累,当累及淋巴结时可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
(三)其他因素
1.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的不良反应,如抗癫痫药等。长期服用特定药物的人群需留意是否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年龄较小的儿童在使用药物时更需密切观察,因为其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药物代谢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发生药物反应相对更需警惕。
2.异物反应:颌下区域若有异物残留,可引起局部淋巴结反应性肿大。比如,外伤后有小的金属碎屑等异物遗留在组织内,机体免疫系统会对异物产生反应,导致淋巴结肿大。不同年龄人群因生活环境和活动特点不同,发生异物残留的情况有所差异,儿童玩耍时可能不慎将小物件吸入或陷入组织,成年人可能因工作等原因导致外伤后异物残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