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时不小心摔倒了,下楼梯时踩空了,都容易造成骨折。尤其是缺钙,骨骼本身又比较脆的人,发生骨折几率会更大。其中趾骨骨折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现象,会给人的行动带来不便。趾骨骨折后到底多久能走路,是否需要治疗?
在查出趾骨骨折后,很多都是想着要不要进行治疗。其实这要和每个人的骨折情况进行区分,根据检查情况,一般分为没有移位的趾骨骨折和已经发生移位的趾骨骨折。在没有移位的单一趾骨骨折时,是不需要进行手术以及药物治疗的,主要是以休息为主,患者在进过3到4周左右的休息,就可以下地进行活动了。如果发生的骨折属于移位的骨折,而且不是单一趾骨骨折,则需要进行复位治疗了。如果一般的复位无法成功,就需要切开复位了,在趾骨骨头下方要打入固定的髓内针,固定时间持续4到6周左右。完全恢复的时间会更长一点,持续三个月左右,在这三个月内,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老人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也是很有道理的,同样适用于趾骨骨折。
年龄大的人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每天要多晒晒太阳,多吃点能够补钙的食物,可以增强骨骼的健康,减少骨折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在骑车时要注意防范,最好带上护膝之类的,也能预防骨折。下楼梯的过程中,女性尽量不要穿高跟鞋,不要一边走一边玩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