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的表现和症状,怎么调理
脾虚的表现和症状需要根据脾虚证型分析,包括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虚气陷证、脾不统血证;调理方法一般有饮食调理、生活调理、中医理疗调理、中药调理等,具体如下:
一、症状表现
1、脾气虚证
患者常以食少腹胀为主要表现,尤其是进食后腹胀明显,常伴有大便溏稀、少气懒言、肥胖浮肿、舌淡苔白、面色萎黄等相关症状。
2、脾阳虚证
患者常会自觉腹痛绵绵、喜温喜按、饮食减少、大便清稀、形寒肢冷、舌质淡胖、脉沉迟无力等。
3、脾虚气陷证
主要症状为久泄、眩晕、脘腹坠胀,进食后相关表现明显。部分患者还会伴有饮食减少、便意频数、内脏下垂、神疲乏力等症状。
4、脾不统血证
通常是在脾气虚证的基础上出现慢性出血,如尿血、便血、呕血、鼻出血等,同时伴有饮食减少、面色萎黄、大便溏稀等症状。如果为女性患者,还会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崩漏等。
二、调理方法
1、饮食调理
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吃饭,保持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食物尽量以细碎、软烂、偏温为主,例如可以适量吃些地瓜、山药、南瓜等食物。不宜进食冷饮、辣椒和甘蔗、螃蟹、香蕉等寒凉性食物,以防进一步损伤脾气,加重脾虚症状。
2、生活调理
生活中应注意改善熬夜、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保证居室内环境清洁舒适,保持良好的心情。其次,关注天气变化,降温时注意加强保暖,尤其是腹部保暖,即使气温高也不可贪凉。日常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身体锻炼,如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增强胃肠道功能,提高免疫力,加强脾胃功能,改善脾虚之症。
3、中医理疗调理
针刺或者艾灸内关、脾俞、中脘、胃俞、足三里和建里等穴位,可以起到健脾和胃、理中降逆、通腑降气的作用。其余常见疗法,如沿着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进行推拿按摩或刮痧、拔罐等,对于改善脾虚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具体操作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切勿自行操作。
4、中药调理
中医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附子理中丸、归脾丸、理中丸等中成药,具有调补脾胃、益气升阳、补血举陷等功效,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辨证用药,以尽快改善脾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