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软骨炎和心绞痛区别
肋软骨炎和心绞痛的区别在于定义、病因、症状、治疗方式等方面,具体如下:
1、定义
肋软骨炎是胸骨与肋骨交界处软骨发生的炎性反应。心绞痛则是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类型,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2、病因
肋软骨炎可以分为非特异性肋软骨炎与感染性(化脓性)肋软骨炎。非特异性肋软骨炎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是病毒感染、内分泌异常、免疫异常等因素造成肋软骨营养障碍所致。感染性(化脓性)肋软骨炎则是细菌血源性感染引起的,常见的致病菌有结核分枝杆菌、伤寒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心绞痛的基本原因是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冠状动脉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经过的血液流量减少,造成心肌供血供氧不足。
3、症状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患者一般会有胸前部位疼痛,按压肋软骨部位可能会有压痛,疼痛的位置比较固定,在咳嗽、深呼吸时症状会加重,局部还可发现肋软骨肿大隆起。而感染性(化脓性)肋软骨炎则表现为前胸壁病变部位持续性的肿痛,位置固定,局部皮肤还会有明显的发红、肿胀、皮温升高等症状。心绞痛的患者多表现为胸骨后有压榨性疼痛,伴有紧缩感,疼痛会放射至心前区、左肩背部,还可伴有胸闷。
4、治疗方式
肋软骨炎的治疗以消炎镇痛为主,患者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类固醇激素、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如布洛芬、泼尼松、头孢克肟等。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变肋软骨。心绞痛则主要使用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等药物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减轻症状,还可以配合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血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洛伐他汀等。对于冠状动脉有严重病变者,可以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处理。
除了上述区别,肋软骨炎和心绞痛在并发症、预后等方面也有区别。
了解疾病
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由冠状动脉狭窄、痉挛或栓塞后导致心肌供血、供养不足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的病理状态。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