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结节3类有少许血流信号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乳腺结节3类一般指乳腺结节BI-RADS3类,乳腺结节BI-RADS3类有少许血流信号可能与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有关,患者可以根据病因做对症治疗,具体如下:
1、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可能是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如果患者卵巢功能紊乱,分泌过量的雌激素,会刺激乳腺上皮过度增生,上皮细胞脱落后堵塞乳腺管腔,会使管腔内分泌物排出障碍,管内压力增高,从而导致乳腺小叶、导管扩张,形成囊肿,患者乳房部位会出现形状不一、边界清楚、活动度好的颗粒状、结节状肿物,患者在通过乳腺超声可发现内部有少许的血液信号。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雌激素类的药物治疗,比如溴隐亭、黄体酮、他莫昔芬等,能够延缓疾病的发展。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考虑采取乳房肿块切除术、单纯乳房切除术等方法治疗,能够缓解症状,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多数乳腺囊性增生病属于良性病变,经过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患者在术后要定期复查,平时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愉悦的心情。
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生殖激素刺激有关,妊娠、食用含有雌激素的食物或药物也可能会增加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风险,局部乳管扩张、堵塞,患者可能会出现乳头溢液、肿块等症状,进行超声检查时会有低回声肿块,伴有少许血流信号。
如果单发导管内乳头状瘤且无乳头溢液、无恶变征象,可暂不进行手术治疗,如果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或出现乳头溢液的症状,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比如开放性手术、乳管镜手术等,切除病变组织,改善病情。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一般无法自愈,但通过手术有希望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患者应树立治疗的信心。平时应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并定期进行自检,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3、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结节BI-RADS3类说明乳腺结节良性病变的可能性比较大,恶性几率小于2%,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是由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乳腺纤维细胞对雌激素异常敏感,发生过度增生所致,患者乳房内会出现圆形、边界清晰、较为光滑的无痛性肿物,患者在做乳腺超声检查后,可发现乳腺纤维腺瘤包膜完整,有少许的血流信号,且血流速度较慢。
如果乳腺纤维腺瘤生长缓慢,没有任何的不适,患者可以暂时不用做特殊处理,定期去医院复查,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乳腺纤维腺瘤瘤体增长较快,且出现乳房疼痛的症状,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采取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切开法纤维腺瘤切除术等方法治疗,将瘤体去除。部分乳腺纤维腺瘤的患者可自然消退,对于没有自然消退的患者,在通过治疗后,疾病控制良好,患者不必过于担心。
4、乳腺癌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发生增殖失控,发生恶变所引起的恶性肿瘤疾病,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研究表明可能是与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不孕、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乳房部位会出现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不光滑的肿块,在做乳腺超声时会发现肿块内部有血流信号,包膜不完整、边界不清晰,且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内部血流信号会增多,血流速度也比较快。
乳腺癌患者首选手术治疗,可以采取保留乳房手术、全乳房切除术、改良根治术等方式治疗,将病变组织切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在术后进行综合辅助治疗,可以采取化疗,遵医嘱使用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紫杉醇、环磷酰胺等抗肿瘤类药物治疗,能够杀死肿瘤细胞;还可以进行放射线治疗,利用辐射线杀灭癌细胞,能够减少肿瘤的转移以及复发,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乳腺癌越早发现治疗,患者预后也会越好,若是乳腺癌患者没有得到积极的治疗,癌细胞发生远处器官转移或淋巴转移,则疾病预后会较差。
患者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根据检查结果配合医生干预,经过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不必过度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