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尿管后排尿困难怎么办
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可能和排尿感觉迟钝、尿路感染、尿道血块、尿道结石等原因有关,患者需要针对原因进行处理,详情如下:
1、排尿感觉迟钝
患者留置尿管时间过长时,容易使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突然拔尿管后,因为膀胱逼尿肌功能还未恢复,所以会造成排尿感觉迟钝,导致排尿困难。
此种情况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患者遵医嘱进行合理的排尿功能训练后即可逐渐恢复,不必过度担心。其次,在拔尿管前应该先进行尿管夹闭训练,能够避免在拔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的现象。
2、尿路感染
若患者插尿管时方法不当或留置尿管过程中没有注意护理,可能会导致细菌侵犯尿路,引起尿路感染。随后会出现排尿异常症状,如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
患者在急性期应该注意休息,同时多喝水、勤排尿,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氧氟沙星、头孢尼西钠、头孢曲松钠等。同时也可以遵医嘱选用碳酸氢钠、枸橼酸钾等药物碱化尿液,缓解症状。如果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通常预后良好,很少出现并发症。但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肾周围脓肿、败血症等并发症。
3、尿道血块
如果在拔尿管的过程中动作过度粗暴,可能会损伤尿道黏膜,导致尿道黏膜出血,并且形成血块,从而会堵塞尿道,因此在拔尿管后会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
患者症状较为严重时可以去医院进行治疗,在内镜下取出血块,并且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药物预防感染。平时还要注意会阴部卫生,经常排尿。该病经过规范治疗预后良好,无需过分紧张、焦虑。
4、尿道结石
部分患者本身存在尿道结石,在拔尿管后,尿道结石并不会自行消失,可持续堵塞尿道,进而造成排尿困难。
患者出现此病后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腔内碎石取石术、经尿道腔镜下取石术等。尿道结石被取出后,患者症状也会消失。该病得到及时、规范治疗后,通常可以治愈。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可能会反复出现尿路感染、急性尿潴留等并发症。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拔尿管后排尿困难也可能和尿道憩室、膀胱癌、肾癌等疾病有关,建议积极治疗原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