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天宝宝大便有黏液拉丝怎么回事,怎么办
50天宝宝大便有黏液、拉丝,可能是喂养不当、消化不良、细菌性肠炎、肠道菌群失调症、肠道寄生虫病等原因导致的,需要根据病因进行处理,详情如下:
1、喂养不当
如果宝宝平时喝配方奶粉,家长在冲泡奶粉时用水过少,造成奶液过于浓稠,容易加重肠道负担,使肠道分泌的黏液增多,出现大便有黏液、拉丝的情况。其次,喝母乳的宝宝如果母亲饮食过于油腻,或经常吃生冷、辛辣的食物,可影响乳汁质量,也容易导致宝宝大便异常,出现上述症状。
若存在上述不良的喂养习惯,要及时改善。冲泡奶粉时保证奶粉和水的比例合适,尽量用温水冲泡,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其次,母乳喂养的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平时要注意宝宝的腹部保暖,防止受凉。
2、消化不良
宝宝胃肠动力障碍、胃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胃和十二指肠敏感性过高等因素可引起消化不良,不仅会出现饱胀、腹痛等症状,还会使大便形态发生改变,表现为大便出现黏液、拉丝等。
家长平时应该按需喂养宝宝,并且在宝宝吃奶后适当给其拍嗝,同时轻柔按摩腹部,促进消化。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枸橼酸莫沙必利等药物进行治疗,改善消化功能。
3、细菌性肠炎
细菌性肠炎是因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细菌主要是经口进入肠道。若家长没有注意奶瓶或者乳头清洁,则容易造成宝宝患病,进而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肉眼可见的血便或黏液便,伴有拉丝的现象。
病情轻微的宝宝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大便次数较多时,可以遵医嘱选用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等药物进行缓解。高热时,需要遵循医生建议应用布洛芬、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促进退热。如果宝宝病情比较严重,且培养出特定致病菌,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阿奇霉素、红霉素、青霉素等,以消灭细菌,去除炎症。日常也要注意保持奶瓶和乳头清洁,经常给宝宝洗手,防止疾病复发。
4、肠道菌群失调症
肠道菌群失调症主要和滥用抗生素、肠道动力异常、肠道免疫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宝宝因为肠道内菌群失去平衡,容易出现稀水便、黏液便等症状,而且大便可能会拉丝。
针对此病,家长应适当安抚宝宝情绪,并且避免一次性给宝宝喂过多奶粉或母乳。其次,可以遵医嘱选用益生菌进行治疗,如双歧杆菌、乳酸菌、地衣芽孢杆菌等,从而调节肠道菌群,减轻不适症状。
5、肠道寄生虫病
肠道寄生虫病是寄生虫在肠道内寄生引起的疾病。宝宝患病后会导致肠道蠕动异常,进而会影响大便性状,可表现为大便有黏液、拉丝,甚至带有鲜血。
宝宝确诊后,通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吡喹酮、阿苯达唑、乙胺嘧啶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将寄生虫杀死或驱出体外,并恢复正常的大便性状。平时还要注意卫生,勤给宝宝剪指甲。冲奶粉时需要将奶瓶进行烫洗。
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前往医院就诊,找出具体原因,并进行对应的处理。一般宝宝在治疗后症状会逐渐缓解,不会对日常生活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不必过于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