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是什么意思
中性粒细胞是血常规检查的指标,不同人群的中性粒细胞比率正常值有所不同,正常成人中性粒细胞比率为50%-70%,儿童为50%-70%,新生儿和婴儿为31%-40%。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且伴随呕吐的症状,考虑是进食过多、急性胃肠炎、肺炎、急性胆囊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原因所致,详情如下:
1、进食过多
当人体进食过多时,体内儿茶酚胺会分泌增多,使边缘白细胞进入血液循环,而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多为一过性,且可以自行恢复正常。其次,进食过多会造成胃容量增加、胃内压力增高,从而会造成呕吐。
2、急性胃肠炎
轮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大肠埃希菌感染、酗酒等因素可引起急性胃肠炎。患者由于胃肠黏膜受到炎性因子的刺激,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中性粒细胞具有抗炎、杀菌、吞噬等作用,当胃肠道发生急性炎症时,可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
3、肺炎
若患者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出现肺炎,则免疫系统会被激活,释放大量中性粒细胞用于消灭细菌,所以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而且肺炎严重时可能会累及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4、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考虑是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因素所致。胆囊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当胆囊受到炎症刺激时,可出现食欲下降、呕吐、腹胀等症状,同时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高于正常范围。
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基因突变、电离辐射、免疫失衡、病毒感染等因素可引起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因为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可导致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率也随之升高。而且患者体内组胺会刺激胃腺壁细胞,导致门静脉高压、胃十二指肠糜烂,从而引起呕吐,还可伴随头痛、眩晕、耳鸣、手掌红紫、皮肤瘙痒等症状。
如果患者中性粒细胞比率持续无法下降,且呕吐症状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诊,做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并遵医嘱进行治疗。不可耽误病情,以免导致预后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