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缺血性脑血管病

来源:民福康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改变、血管壁病变等因素造成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进而发生变性、坏死,并引起相应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严重贫血、脑动脉硬化、动静脉畸形等。患者主要会出现头晕、易疲劳、头痛、呕吐、偏瘫等症状,还会伴随记忆力障碍、定向力障碍、语言障碍、昏迷等现象。确诊后需要遵医嘱选用尿激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溶栓、抗血小板治疗,同时还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药物调节血脂、稳定斑块。对于颅内动脉严重狭窄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如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大网膜颅内移植术等。

此病应该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要尽快前往医院就诊,避免耽误病情,否则可能会导致残疾。

了解疾病
昏迷
昏迷是完全意识丧失的一种类型,是临床上的危重症。昏迷的发生提示患者的脑皮质功能发生严重障碍,主要表现为完全意识丧失,随意运动消失,对外界的刺激的反应迟钝或丧失,但患者还有呼吸和心跳。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