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低怎么办
骨密度低可能与饮食不当、骨质疏松、骨软骨病、骨囊肿、骨恶性肿瘤有关,针对这些原因,可以根据这些原因选择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饮食不当
饮食方面营养不均衡,缺少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可导致骨骼异常,出现骨密度偏低现象。
平时可以调整饮食结构,饮食方面多吃些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虾皮、鱼肉、猪肝等,能够维护骨骼健康,使骨密度恢复正常。但是要注意,避免过量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以免影响机体对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
2.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主要是由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所致,该病可使骨量下降加快、骨骼中空隙增加,所以检查时可发现骨密度偏低。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碳酸钙、鲑降钙素、唑来膦酸等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能够为补充钙,并抑制骨吸收、抑制破骨细胞。同时,也可以配合物理治疗,比如脉冲电磁场、体外冲击波等,能够增加骨量,使骨密度提高。
平时可以适当晒太阳,能够促进身体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可加快机体对钙的吸收。
3.骨软骨病
骨软骨病的发生与激素、营养供应等因素有关,该病可使骨骼反复、缓慢受损,导致人体内骨矿大量流失,造成骨密度低。
患者出现疼痛时,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能够缓解疼痛。若伴有股骨头塌陷现象,可以采取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进行治疗。
平时可以吃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比如鸡蛋、青菜、菠菜等,能够为身体补充营养,有助于促进病情痊愈。
4.骨囊肿
骨囊肿是由创伤性血肿、骨内静脉回流障碍等因素所致,可以导致患处骨内形成充满液体的空腔,而且空腔部位的骨质会发生溶骨性改善,造成骨皮质变薄、骨质流失,引发骨密度低。
患者可以进行药物治疗,比如在医生的指导下向囊腔内注射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能够使囊腔壁长出新骨组织,完成修复。但是如果患者病变位于股骨上端,且病变范围较大,伴有髋内翻,则需要采取病灶刮除加植骨术进行治疗,能够恢复骨骼的完整性。
患者在术后应卧床休息,术后1个月内禁止下地负重行走,否则会增加病理性骨折发生几率。
5.骨恶性肿瘤
骨恶性肿瘤俗称骨癌,该病可侵犯骨骼以及软骨组织,导致正常的骨骼发生钙化、骨化,进而使骨骼实质部位骨质丢失,引起骨密度低。
该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保肢手术、截肢手术等,术后辅以化疗、放疗等。化疗是通过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常见的化疗药物有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等。放疗是通过使用辐射性的高能量束杀死肿瘤细胞。
对于身体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进行姑息性化疗、放疗,能够延缓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期限。患者平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心理负担过重,并定期去医院复查。
患者被查出骨密度低时,应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来明确原因,比如体格检查、X线检查、病理检查等。如果查明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应及时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以免病情持续加重,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