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比率偏高是什么原因,如何治疗
单核细胞比率正常值是3%~8%,超出该范围属于数值偏高。单核细胞比率偏高可能和生理性因素以及急性感染、疟疾、肺结核、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白血病、淋巴瘤等病理性因素相关。治疗方式因病而异,常用的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生理性因素
1.生理变化
婴幼儿、妊娠中晚期女性可能出现生理性单核细胞比率偏高,这是正常现象,通常不需要治疗。
2.药物
氨苄西林钠、氯丙嗪等药物,使用后可能影响血液成分,导致单核细胞的比率偏高。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在停止用药之后,数值会逐渐恢复正常。
二.病理性因素
1.急性感染
存在病毒、细菌等病原菌感染时,人体会发生炎性反应,导致单核细胞比率偏高。
此时需要遵医嘱进行合理用药,比如针对病毒感染,可以考虑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针对细菌感染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罗红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能达到抗菌、消炎的目的。
恢复期间,需要注意多休息,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同时适当吃鸡肉、奶制品、菠菜、青菜等高营养食物,能够加快恢复速度。
2.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患病后人体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而单核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造成单核细胞增多,促使单核细胞比率偏高。
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乙胺嘧啶、奎宁、青蒿琥酯等药物,能够杀死疟原虫。同时严重疟疾可能会引起发热、脱水,需要及时通过喝温水、电解质饮料、静脉补液等方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肺结核
患有肺结核时,人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会间接影响免疫系统,导致单核细胞增多,出现单核细胞比率偏高。
遵医嘱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能够杀死结核分枝杆菌,促进恢复。如果肺结核情况严重,有大块干酪灶、结核性脓胸等现象,并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能需要采取微创或开胸手术将病灶切除。
4.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被异常激活,产生炎症反应,可能会出现单核细胞比率偏高。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泼尼龙、泼尼松、甲氨蝶呤等药物,能够抑制异常免疫,稳定病情。如果问题相对严重,可以考虑采取血浆置换、自体干细胞移植等措施减轻病情。
5.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期间,患者也会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单核细胞比率偏高。
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曲安奈德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减轻炎症的作用。如果患者存在严重关节损伤,可能需要采取关节置换术、滑膜切除术等手术,以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6.白血病
白血病属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因为患者的造血功能失常,可能会导致单核细胞异常增生,所以容易出现单核细胞比率偏高。
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甲氨蝶呤、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药物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同时可能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使用生长因子促进正常血细胞生成。
7.淋巴瘤
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患病后,因为癌细胞在人体内不断增殖,引起炎症反应,也可能影响到单核细胞比率。
确诊后,可以遵医嘱使用长春新碱、顺铂、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以及对病灶部位进行放射治疗,能够杀死癌细胞,抑制病情的发展。如果合并有脾功能亢进情况,可以考虑通过手术切除脾脏,以稳定血象。
需要注意的是,单凭单核细胞比率改变无法彻底确定原因,因此还需要进行胸部CT检查、核磁共振、血常规等检查,才能综合判断原因。平时应注意合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从而有助于稳定人体的免疫系统,避免单核细胞比率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