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是什么病

来源:民福康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患者从父母处继承了两个有缺陷的基因副本。该病的特点是铜代谢紊乱,导致铜在体内的积累,特别是在肝脏、大脑、肾脏和眼睛的角膜中。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症状和肝脏病变。神经系统症状可能包括肢体活动异常、震颤、运动障碍等,而肝脏症状可能表现为肝大、脾大、黄疸、肝功能异常甚至肝硬化。儿童患者更常见肝脏症状,而成人患者则更多表现为神经系统的症状。

对于该病,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日常应遵循低铜饮食,避免吃肝脏、巧克力、蘑菇等铜含量较高的食物。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可以在家中装净水器,帮助去除水中95%以上的金属离子。

2.药物治疗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酸锌、硫酸锌、青霉胺等药物治疗,可以起到阻止铜吸收、促进铜排出等作用。

3.手术治疗

如果病情严重,采取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已经发展到疾病晚期阶段,出现严重的肝功能不全或暴发性感染,则需要采取肝移植术治疗。

若能在早期及时干预,一般可有较好的预后,能够维持正常健康状态。但若未能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肝功能逐渐恶化,最终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一旦确诊疾病,及时就医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疾病
肝功能不全
肝功能不全主要是指病原菌感染、药物损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从而导致患者肝脏的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情况。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