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分级是怎样的
发热一般按照体温程度进行分级,主要分为低热、中度发热、高热和超高热。
1.低热
发热是身体对感染、炎症等多种原因形成的一种常见反应,主要和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相关。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如果体温在37.5℃-38.0℃之间,通常属于低热。这是最轻度的发热阶段,但也可能会伴有头晕、体力不支等症状。
2.中度发热
当体温在38.1℃-39.0℃之间时,则属于中度发热,此时患者可能会有出汗增多、寒战等症状。
3.高热
患者的口腔温度达到39.1℃-41℃时就属于高热状态,此时常会出现恶心、心率加快等症状。
4.超高热
当患者体温超过41.0℃时,属于超高热,可能和高温重症中暑、疟疾、脑炎等问题相关。此时情况相对严重,患者甚至可能出现抽搐、意识模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问题。这种情况下,需要紧急降温,同时还要进行静脉输液,以补充水分、电解质,维持内循环的稳定。
如果体温在38.5℃以上,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药物进行退热治疗。
针对发热,患者需要及时明确具体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比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需要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阿莫西林等抗生素,以杀死致病菌,缩短病程;免疫系统疾病引起的发热,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环磷酰胺等药物,控制异常免疫,从而恢复正常体温。
了解疾病
脑炎
脑炎是由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脑实质引起的一种疾病,部分可具有传染性。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