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症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来源:民福康

干槽症的原因有感染因素、创世因素、解剖因素等。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他治疗等。

一、原因

1.感染因素

干槽症实质上是一种骨创感染,多数学者认为干槽症是一种混合感染,其中厌氧菌起重要作用。拔牙后,口腔细菌容易侵入拔牙创口,尤其是厌氧菌,它们在无血凝块保护的情况下大量繁殖,导致感染发生。

2.创伤因素

创伤在干槽症病因中起重要作用。拔牙过程中,如果创伤过大,如翻瓣去骨拔牙手术等,可能导致牙槽骨壁受损,血凝块脱落或无法形成,使牙槽窝内空虚,从而易于感染。

3.解剖因素

下颌磨牙区有较厚的密质骨,致使该部位血液供应不良。这可能导致拔牙后牙槽骨恢复缓慢,易于感染。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减轻疼痛

2.手术治疗

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比如局麻下清创手术,该方法是通过传导阻滞麻醉,在完全无痛的情况下对牙槽窝进行彻底清创,之后填塞碘仿纱条。

3.其他治疗

患者也可以进行低水平激光疗法,能够减轻牙槽骨炎症,促进病情痊愈。

除了上述原因外,干槽症也可能与纤维蛋白溶解因素有关。患者平时也需要做好口腔卫生工作,以免继发感染。

了解疾病
麻醉
麻醉一词源于希腊文narkosis,顾名思义,麻为麻木麻痹,醉为酒醉昏迷。因此,麻醉的含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