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儿童抽动症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神经生理因素、其他因素,常见治疗方法为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生活护理。
一.原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儿童抽动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如果家庭中有抽动症患者,子女患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这可能与遗传基因中的某些变异有关,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进而引发抽动症状。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也是儿童抽动症的重要诱因之一。不当的家庭教育、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等,都可能导致儿童心理压力增大,进而影响大脑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正常分泌,诱发抽动症状。此外,惊吓、情绪激动、忧伤等负面情绪也可能加重抽动症状。
3.环境因素
长时间处于不良环境中,如环境过于嘈杂、空气污染严重等,都可能影响儿童的神经发育和心理健康,从而增加抽动症的发病风险。此外,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等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影响大脑发育和神经递质分泌,导致抽动症状的出现。
4.神经生理因素
儿童抽动症的发生与神经生理异常密切相关。部分神经递质在大脑中异常堆积,对突出后膜上的离子通道造成干扰,导致异常放电,进而引发抽动行为。这种异常放电可能与大脑神经元的过度兴奋或抑制不足有关。
5.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外,儿童抽动症的发病还可能受到孕产期因素(如早产、剖腹产、新生儿疾病等)、体质因素以及习惯及模仿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儿童可能因模仿他人的抽动症状而逐渐形成习惯性抽动。
二.治疗方法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儿童抽动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咨询、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儿认识自己的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注意对患儿的关注和保护,避免盲目批评和孤立患儿,为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2.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较重的患儿,药物治疗是必要的。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抽动药物、抗抑郁药物,如氟哌啶醇、氯硝西泮、氟西汀等,以帮助缓解抽动症状、改善情绪状态,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物理治疗
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考虑物理治疗。如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物理疗法,有利于神经调控,减轻抽动症状。此外,中医的针灸、推拿等疗法也被认为对抽动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在抽动症的治疗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应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的食物;减轻患儿的压力、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鼓励患儿多参加户外活动、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精神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遵医嘱规范治疗,以促进病情尽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