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崴了骨折了,一般不能走路。
脚崴了如果发生骨折,骨折部位需要保持稳定,以便骨痂能够生长并促进骨折的愈合。如果此时下地走路,骨折断端会承受非常大的应力,可能会导致骨折无法如期愈合,甚至引发骨折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对日后的功能恢复产生明显影响。
其次,走路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血液会更多地流向下肢,可能导致骨折部位的肿胀加重。在未得到有效固定的情况下,走路还可能会使骨折断端发生移位,从而增加治疗的难度和恢复时间。
所以,患者一定要严格制动,避免下地走路。同时还可以将患肢抬高,有助于改善静脉和淋巴的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建议患者立即就医,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的诊断,并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