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的方法

来源:民福康

防治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可采取补充血容量、调整麻醉平面、密切监测血压、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体位调整、避免其他因素影响等措施。

1、补充血容量

在麻醉前应快速输入一定量的晶体液或胶体液,以增加循环血量,维持正常的血压。因为硬膜外麻醉可能导致血管扩张,相对血容量不足,提前补充液体可有效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2、调整麻醉平面

严格控制麻醉药的用量和注射速度,避免麻醉平面过高。过高的麻醉平面会引起更广泛的交感神经阻滞,加重低血压。应根据手术需要,合理调整麻醉平面,使其保持在适当范围。

3、密切监测血压

在麻醉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血压的变化。一旦出现低血压倾向,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4、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当低血压发生时,可根据情况给予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如麻黄碱等,以提升血压。但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机,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5、体位调整

适当调整患者的体位,如将下肢略抬高,有助于增加回心血量,改善低血压状况。但需注意避免影响手术操作。

6、避免其他因素影响

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避免患者体温过低导致血管收缩功能障碍而加重低血压。同时,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避免进一步减少循环血量。

建议硬膜外麻醉出现低血压情况的患者,应该配合医生及时采取上述处理措施,以免延误病情,对身体造成损害。

了解疾病
麻醉
麻醉一词源于希腊文narkosis,顾名思义,麻为麻木麻痹,醉为酒醉昏迷。因此,麻醉的含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