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

来源:民福康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方式包括触诊、血常规检查、腹部B超检查等,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通常是由致病菌入侵胆囊,使胆囊管堵塞,导致胆汁无法顺畅流出所引起的,可以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分析如下:

一、诊断方式

1.触诊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一般会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腹部会出现包块。患者可以进行触诊,确定腹部有没有包块,可以初步对病情进行诊断。

2.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炎症的轻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3.腹部B超检查

腹部B可以观察到胆囊的体积及形态,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胆囊增大、囊壁增厚、囊内有强回声光团等现象。

二、治疗方式

1.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使不舒服的症状加重。保持清淡饮食,增强自身营养,适量吃鱼类、肉类等高蛋白的食物,增强体质,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消炎利胆片、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消除炎症,减轻胆囊的损伤,缓解患者的不舒服的症状。

3.手术治疗

若保守治疗预后不佳,患者可以选择胆囊切除术、胆囊造口术等方式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此外,患者还可以进行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单一的检查结果并不能进行确诊,需要结合各种检查及患者体征进行综合判断。该疾病的治疗方式还包括中医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平时患者应少吃多餐,避免胡吃海喝,不要抽烟喝酒,避免食用高脂肪、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使病情加重。若腹部出现剧烈疼痛,应及时就医。

了解疾病
疼痛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它是一种主观感受。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