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中有白色沉淀物
女性尿中有白色沉淀物可能与结晶尿、饮食因素、乳糜尿、泌尿道感染、泌尿道结石等有关,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结晶尿
尿液中一些溶质浓度过高,导致在尿液中形成过饱和,析出相关的结晶并排出,一般情况下和饮水过少、尿液浓缩等因素有关。一般不用特殊处理,注意增加水分摄入即可,可稀释尿液,降低尿液中溶质的浓度,减少结晶的析出。
2.饮食因素
在短时间内进食大量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大豆、鱼肉等,会让过多的蛋白质从尿液中排出,引起白色沉淀物。建议调整膳食结构,避免过多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乳糜尿
乳糜尿是尿中混有淋巴液,尿液呈乳白色,里面含有白色沉淀物,为乳糜凝块。可能是由于肾脏周围的淋巴管在某些原因刺激下与肾脏集合系统出现了异常通道,淋巴液混入小便形成乳糜尿。
对于乳糜尿,需针对病因治疗。比如结核感染引起的乳糜尿,需遵医嘱进行抗结核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另外,还可进行肾盂灌注治疗,使用硝酸银或碘化钠等刺激性药物向肾盂内灌注,刺激乳糜瘘口闭合,达到治疗目的。必要时,还可进行手术治疗,如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淤积淋巴液分流术等。
4.泌尿道感染
如存在尿路感染,尿液中可能会含有较多的细菌代谢产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等,形成白色沉淀物,常伴有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对于泌尿道感染,可遵医嘱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如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胶囊和阿莫西林就胶囊等,以消除病原体,缓解感染症状。
5.泌尿道结石
患有泌尿道结石后,经过治疗(如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药物排石)或多饮水、多运动后,可能会排出细小的碎石,表现为尿液中有白色沉淀物。
如因泌尿道结石引起尿液中有白色沉淀物,且结石较大或难以排出时,可考虑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碎石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尿液中有白色沉淀物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后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