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失眠需要养什么
想要治疗失眠需要综合考虑养心、养血、养神、养脾胃、养肝肾这五个方面。
1.养心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神安定是良好睡眠的基础,所以治疗失眠需要养心。首先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思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可以通过绘画、阅读等方式减轻压力,以减少对心神的扰动。其次,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每晚十点左右睡觉,七点左右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最后,可遵医嘱选用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等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中药进行调养。如酸枣仁汤,取酸枣仁三钱捣碎,水煎,每晚睡前一小时服用,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2.养血
血虚不能濡养心神,也会导致失眠。失眠患者常伴有面色苍白、头晕心悸、健忘等血虚症状。建议多食用具有补血作用的食物,如大枣、桂圆、猪肝、菠菜等。还可遵医嘱选择驴胶补血颗粒、益气养血口服液、复方阿胶补血颗粒等药物进行补气养血治疗。驴胶补血颗粒需要开水冲服,一次20g,一日4次。益气养血口服液口服给药,一次15-20ml,一日3次。复方阿胶补血颗粒,开水冲服,一次20g,一日2次,宜饭前服用。药物的具体剂量和用法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另外,针灸三阴交、血海等穴位,也有助于补血养血,改善失眠,具体的针灸疗法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避免自行针灸。
3.养神
神不安则夜不寐,所以养神是改善失眠的重要方面。患者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太极等放松身心的方法,使精神得到宁静和放松。还要注意保持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和温馨,避免噪音和光线的干扰,室温保持在24-26度为宜。此外,如果室内过于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湿度。如果过于潮湿,可以使用除湿机进行除湿。
4.养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不足,也会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建议患者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和过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可多食用山药、小米、南瓜等健脾益胃的食物。另外,可遵医嘱选用健脾益气、和胃的中成药,如保和丸、六君子丸、四君子丸等。保和丸为口服用药,如果是大蜜丸,一般一次1-2丸,一日2次;小蜜丸,一次9-18g,一日2次;水丸,一次6-9g,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六君子丸口服,一次9g(1袋),一日2次。四君子丸口服,一次3-6g(约1/2-1瓶盖丸),建议每8小时服用一次为宜,每日3次。另外,针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改善失眠。
5.养肝肾
肝肾同源,肝肾阴虚或肝阳上亢均会导致失眠。失眠患者常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等肝肾不足症状。建议平时多食用具有滋补肝肾作用的食物,如枸杞、黑芝麻、核桃等。其次,还可选用枸杞子、菊花等滋补肝肾的中药材泡茶饮用。患者还可以遵医嘱服用二至丸、坤宝丸、归芍地黄丸等中成药物,能够起到滋养肝肾的作用。二至丸口服给药,一次9g,一日2次。坤宝丸口服给药,水蜜丸一次50丸,一日2次,连续服用2个月或遵医嘱。归芍地黄丸口服给药,水蜜丸一次6g,一日2-3次;小蜜丸一次9g,一日2-3次;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另外,针灸肝俞、肾俞、太溪等穴位,也有助于滋补肝肾,改善失眠。
通过综合调理,可以恢复脏腑功能平衡,达到改善失眠的目的。但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比如服药剂量和方法、针灸疗程等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