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性骨髓炎的原因及治疗
血源性骨髓炎的发生可能与人体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化脓性细菌感染、感染部位无明显的外伤史等因素有关,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一.原因
1.人体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如感冒或轻微的皮肤擦伤,化脓性细菌容易通过血液进入骨内,从而引发炎症。
2.化脓性细菌感染
化脓性细菌感染是血源性骨髓炎的直接原因,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骨组织后,会破坏骨质,导致炎症的发生。
3.感染部位无明显的外伤史
血源性骨髓炎的感染部位通常没有明显的外伤史,这使得该病的发病更为隐匿。
二.治疗
1.一般治疗
多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类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苹果等,以增强体质。如果患者出现高热的症状,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式,如温水擦拭、贴退热贴等,并多补充水分。
2.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是血源性骨髓炎的重要治疗方法,由于存在全身扩散的感染,需要遵医嘱选用广谱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等,以抑制或杀死细菌,控制感染。
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存在脓肿形成等严重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引流术、开窗减压术、死腔冲洗等。
了解疾病
脓肿
脓肿是急性感染过程中,组织、器官或体腔内,因病变组织坏死、液化而出现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四周有一完整的脓壁。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