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
接触性皮炎可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多由强刺激性物质引起,如强酸、强碱等,接触后短时间内即可发生炎症反应,皮损表现为红斑、水疱、糜烂等,症状明显且严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则是由于机体对接触物发生变态反应所致,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一定时间才会出现症状,皮损形态多样,可伴有瘙痒等不适。在诊断接触性皮炎时,详细的病史询问至关重要。了解患者近期接触的物质、接触时间、方式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和特点等,有助于明确诊断。同时,进行斑贴试验等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致敏原。
了解疾病
过敏
正常的情况下,当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后大都面临两种命运,如果被机体识别为有用或无害物质,则这些物质将与人体和谐相处,最终将被吸收、利用或被自然排出。如这些物质被识别为有害物质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则立即做出反应,将其驱除或消灭,这就是免疫应答发挥的保护作用。免疫应答是人的防卫体系重要的功能之一,但是如果这种应答超出了正常范围,即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进行攻击时,这种情况称为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一种疾病,因为无端的攻击也会损害正常的身体组织,甚至免疫系统居然有时对机体本身的组织进行攻击和破坏,对人体的健康非常不利。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