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原因和治疗方法
肠套叠原因有先天性发育不良、感染因素、手术操作不当、肠道痉挛与息肉、自主神经与内分泌因素。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灌肠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一.原因
1.先天性发育不良
先天性肠道发育不良是肠套叠的一个重要原因。多数肠套叠为原发性,与肠道蠕动节律紊乱有关。特别是婴幼儿,由于其肠道发育还没有完善,回盲部“灵活度”大,淋巴组织丰富,容易在受到炎症刺激后引起水肿、肥厚,蠕动时容易牵拉肠管形成肠套叠。
2.感染因素
感染也是肠套叠的常见原因。腺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后,回盲部的肠黏膜可形成菜花样突起,肠壁局限性增厚,引起肠腔狭窄,并引起肠蠕动功能紊乱,从而形成肠套叠。此外,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肠道时,也会导致肠道黏膜的炎症性病变,进而引发肠套叠。
3.手术操作不当
手术操作不当也是肠套叠的一个原因,特别是在进行肠镜手术时。如果术中操作不当,可能会损伤肠道,导致肠套叠的发生。此时,通常需要再次进行手术以纠正问题。
4.肠道痉挛与息肉
肠道痉挛和肠道息肉也是肠套叠的常见诱因。肠道痉挛的患者容易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容易引发肠套叠。而肠道息肉作为肠道的异常增生,可能在肠蠕动的推动下,将近端肠管推入远端肠腔内,造成肠套叠。
5.自主神经与内分泌因素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因素也可能导致肠套叠。例如,小孩子的交感神经发育迟缓,可能导致肠管舒张不良,从而发生肠套叠。此外,胃泌素、血清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等内分泌因素也可能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引发肠套叠。
二.治疗
1.保守治疗
对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若无明显症状,一般采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括润肠通便方法,确保大便通畅,以减轻肠道压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2.灌肠治疗
灌肠治疗是肠套叠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之一。常见的灌肠方式包括空气灌肠和造影剂灌肠。空气灌肠通过向肛门内注入气体,使肠管扩张,从而达到使肠套叠恢复的目的。而造影剂灌肠则在B超或CT引导下进行,使用可溶性造影剂使套叠肠道恢复正常。
3.手术治疗
若保守治疗和灌肠治疗效果不佳,且症状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肠道坏死、穿孔、腹膜炎等情况,或者成人因息肉、肿瘤、憩室炎等导致肠套叠,常需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过切除套叠的肠段,并进行肠道吻合,以恢复肠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4.药物治疗
在感染因素导致的肠套叠中,药物治疗也起到重要作用。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奇霉素、罗红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类药物,以减轻肠道内的细菌性病变,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缓解病情。
肠套叠的发生原因多样,治疗方法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一旦发现肠套叠的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