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切口疝

来源:民福康

腹壁切口疝是指腹内脏器和(或)组织经腹壁原手术切口形成的薄弱区向外突出所形成的病症。

其病因可分为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因素主要包括长期应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情况。且高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术后肠梗阻、术后胸腔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腹水等,这些因素最终都可影响切口的正常愈合,从而导致腹壁切口疝的发生。局部因素主要包括切口感染、缝线感染、缝合的技术、切口的类型以及手术切口放置引流管等。主要临床表现为在原手术切口处出现突出的肿物,直立或咳嗽时肿物突出更明显,平卧后肿块常能消失或明显缩小,且当平卧时,回纳疝内容物后一般可清晰扪及疝环的边缘。60%的切口疝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如果疝囊较大并有较多肠管或网膜进入其中时,则会有坠胀不适及腹部疼痛感,有些患者还会因此出现排便不畅。且切口疝较少发生疝嵌顿。此外,切口疝的自发性破裂虽不太常见,但却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了解疾病
疼痛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它是一种主观感受。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