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的原因和危害

来源:民福康

脾脏肿大的主要原因包括急性感染、慢性血液疾病、淤血性疾病等,危害为压迫邻近器官、增加外伤性脾破裂出血的风险、导致血液异常。

一.原因

1.急性感染

急性感染,如病毒、立克次体、细菌和螺旋体的感染,会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使脾脏产生大量细胞来抵抗细菌和病毒,从而导致脾脏肿大;慢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病毒性肝炎、败血症、晚期梅毒等也可导致脾脏肿大。

2.慢性疾病

慢性疾病,如贫血、白血病、淤血、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结缔组织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均可导致脾脏肿大,但形成机制不同。例如,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门静脉的回血,会导致脾脏肿大;白血病或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由于大量造血,会导致脾脏造血功能增加,体积扩大。

3.淤血性疾病

如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等,这些疾病导致门静脉系统出现淤血,进而引起脾脏淤血性肿大。

二.危害

1.压迫邻近器官

脾脏肿大可能会压迫邻近的肾脏和肝脏等器官,导致这些器官出现病变反应。

2.增加外伤性脾破裂出血的风险

脾脏越大,破裂出血的几率也就越高,风险也越大。脾脏破裂是腹腔内最常见的实质性脏器破裂,可能导致严重的腹膜炎症反应和失血性休克

3.导致血液异常

脾脏肿大可能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循环血细胞数量减少,进而诱发骨髓造血代偿性增生。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和贫血等问题。

了解疾病
副伤寒
副伤寒是由副伤寒甲、乙、丙三种沙门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副伤寒甲、乙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病情更轻、病程较短,副伤寒丙的临床表现较为特殊,可表现为轻型伤寒、急性胃肠炎或脓毒血症。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