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谷氨酰转肽酶偏高
γ-谷氨酰转肽酶偏高考虑发生了慢性乙型肝炎、胆囊结石、肝硬化等疾病,不同疾病需要使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治疗。
1、慢性乙型肝炎
因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存在于肝脏,而患者如果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会引起肝脏损伤,进而导致转肽酶的数值偏高。患者可出现身体倦怠、食欲减弱、厌恶油腻的食物、黄疸等症状。针对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比如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恩替卡韦片等,同时联合应用保肝药物治疗,比如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等。如果为重型肝炎患者,可能考虑进行人工肝或肝移植治疗。患者应避免做剧烈运动,适量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康复。
2、胆囊结石
因γ-谷氨酰转肽酶也会存在于胆道系统中,当出现胆囊结石时,可造成胆汁引流不畅,导致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患者会出现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黄疸等症状。如果胆囊结石患者出现胆绞痛急性发作、合并急性胆囊炎时,遵医嘱可选用抗胆碱的药物,如丁溴东莨菪碱胶囊、消旋山莨菪碱片等;如果患者胆绞痛反复发作伴有并发症,可考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等。胆囊结石患者特别需要控制饮食,尽量规律用餐,避免过饱饮食,避免饮酒。
3、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引起肝脏弥漫性增生,使肝脏正常结构破坏引起的疾病,从而会引起γ-谷氨酰转肽酶数值增高,患者可出现乏力、腹痛、腹胀、黄疸、肝大脾大等症状。肝硬化患者处于丙肝的代偿期时,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比如利巴韦林分散片、索磷布韦片等。如果患者存在腹水时,可联合使用利尿剂,如螺内酯片、呋塞米片等,必要时还要遵医嘱使用人血白蛋白治疗。如果是肝硬化终末期患者,可行肝移植手术治疗;肝硬化患者应当严格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柑橘等,保证维生素的摄取;患者应该注意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经常洗手,避免接触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