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和黄染的区别

来源:民福康

黄疸和黄染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具体内容如下:

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一种病理状态。胆红素的代谢异常是黄疸发生的关键因素。当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下降、胆红素排泄障碍等情况出现时,就会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引发黄疸。黄疸通常是全身性的,且往往伴有其他相关症状,如肝功能异常等。

黄染则是指身体某些部位出现发黄的现象。它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胆红素代谢异常的病理过程。黄染可能是由于局部接触某些物质,如某些药物、染料等,导致的皮肤染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黄疸。此外,一些食物因素也可能导致皮肤暂时发黄,但这与胆红素代谢无关,不属于黄疸。

在临床上,区分黄疸和黄染非常重要。对于黄疸患者,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来明确胆红素升高的原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而对于单纯的黄染,只需去除相关的诱因即可恢复正常。黄疸是一种特定的病理状态,而黄染的含义更为广泛,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由于其他非胆红素相关因素引起的。

了解疾病
黄疸
黄疸是一种体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的。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