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变应性血管炎

来源:民福康

变应性血管炎主要侵犯皮肤的细小血管,并以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其核破碎为病理特征的血管炎。常见致敏原为药物或化学品,其发病机制主要与Ⅲ型变态反应相关。

在接触某种致病因素后迅速出现多种皮疹,如紫癜、荨麻疹、斑丘疹、结节、瘀斑、大疱、坏死性溃疡,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体重减轻、肌痛、关节痛等。病情轻者仅出现少数皮疹,重者可有蛋白尿、血尿,甚至肾功能不全,也可引发肺炎、末梢神经炎等广泛的系统性病变。

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改变,白细胞计数通常正常,有时会升高。血小板可在急性发疹期降低,血沉加快。血清补体降低,部分患者可检出冷球蛋白、抗心磷脂抗体(以IgA型为主),组织病理活检可见微静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壁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浸润,白细胞核破碎及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

本病在病因去除后可自行缓解,首先应停止接触可疑过敏药物或化学品,如有感染需积极治疗感染。若有内脏损害或皮损严重,可用糖皮质激素。若有皮肤坏死或对糖皮质激素不耐受,可用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

了解疾病
皮损
皮损是皮肤因为受外界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或者是体内的病变而造成的皮肤损伤。大多数皮肤病的皮肤损害的形状及排列都具有一定规律,清楚地认识皮损的形状与排列有助于皮肤病的诊断和观测皮肤病的进展及预后。触诊时注意检查皮损的坚硬度,如囊肿质软,检查损害在皮肤内的深度。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