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肾阴虚肾阳虚

来源:民福康

肾阴虚肾阳虚均为中医术语,都意味着肾虚。中医讲究阴阳平和,阴阳相互制约且平衡,正常的健康体质应处于阴阳平和状态,一旦阴虚或阳虚,都会引发身体诸多反应。

一、肾阴虚

肾阴虚指的是患者肾阴亏损从而导致阴不潜阳、肝阳上亢等状况。其主要症状包括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耳聋、视物昏花、视物模糊等表现。通常需要通过滋阴补肾来医治肾阴虚的情形。

1、五心烦热

即两手心、两脚心以及心胸处自觉烦热。

2、潮热

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

3、盗汗

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

二、肾阳虚

肾阳虚是指患者肾阳亏虚,阳气不能温煦全身,进而致使各脏腑功能减退,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少气懒言、畏寒肢冷,男子会出现阳痿、早泄、遗精、遗尿等情况,女子则可能出现月经量过多,甚至有崩漏,以及小便清长、大便溏泄等情况。一般采用补肾壮阳的治法来改善症状。

1、少气懒言

气息微弱、不想说话。

2、畏寒肢冷

怕冷且四肢发凉。

肾阴虚和肾阳虚都会给身体带来不同的影响和症状,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调理和治疗。

了解疾病
崩漏
崩漏,中医病名。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可发生在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相当于西医病名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