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湿疹
湿疹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一般病程超出2个月可被称为慢性。由于其会反复发作,搔抓后,皮疹渗出相比急性期会明显减少,但肥厚程度会更严重,瘙痒仍剧烈,皮肤表面可能会出现抓痕或苔藓样改变。
慢性湿疹通常由急性、亚急性迁延而来,也可能一开始就呈现出慢性倾向。在治疗方面,仍以抗过敏对症缓解为主。由于慢性湿疹的皮疹通常较为肥厚干燥,建议使用滋润度较高的油剂进行外用,例如中强效的激素药膏、复方酮康唑乳膏、卤米松乳膏等,将其一体积与等体积的红霉素软膏调匀,再加入适量的蓖麻油,调制成稀浆糊的形态,厚厚地涂抹在患处。
病情需要时,可使用塑料保鲜膜将其包裹半小时,以帮助药物吸收,这种治疗方法又被称为“封包”治疗。同时,还需使用抗过敏药物,例如扑尔敏、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多虑平、咪唑斯汀、赛庚啶、左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如果效果不佳,可加用雷公藤多苷或反应停、复方甘草酸苷等药物来调节免疫、抗炎止痒。
慢性湿疹需要注意生活管理,例如避免使用热水烫洗、减少使用肥皂沐浴露、多擦拭身体乳以保护皮肤屏障。
了解疾病
皮疹
皮疹是皮肤损害的总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指发生在皮肤、黏膜上所呈现出的病变,可以用视觉、触觉检查出来,通常无特发人群,且皮肤病、全身系统疾病均可发生。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