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感染、毒素作用、营养代谢障碍、缺氧、应激、遗传因素、免疫反应、药物副作用等方面。
1.感染
病原体感染可直接侵犯脑实质及脑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精神障碍。
2.毒素作用
机体在感染、中毒或代谢障碍时,会产生毒素物质,这些毒素可以进入大脑,干扰神经递质的功能,从而引起精神症状。
3.营养代谢障碍
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或维生素,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精神障碍。例如,维生素B1缺乏可导致脚气病性精神病。
4.缺氧
任何原因导致的机体缺氧,如心搏骤停、窒息、贫血等,都可能引起脑功能障碍,出现精神症状。
5.应激
严重的躯体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中毒等,可能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进而影响大脑功能,出现精神障碍。
6.遗传因素
某些躯体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个体在遭受外界因素刺激时,更容易出现精神障碍。
7.免疫反应
躯体疾病可能激活免疫系统,产生自身抗体或免疫复合物,攻击自身神经组织,导致精神障碍。
8.药物副作用
某些治疗躯体疾病的药物可能具有神经系统副作用,引起精神症状。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多个环节。了解这些发病机制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此类疾病。同时,积极治疗躯体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疾病
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出现进展迅速的脑缺血及脑出血性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