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复发和再燃区别

来源:民福康

疟疾的复发和再燃区别包括定义与病因不同、发生时间与频率不同、症状表现不同等。

1、定义与病因不同

疟疾复发是指患者在初次发病后,原虫已从血液中完全消失,但由于寒冷、过度劳累、暴露在阳光下或手术等导致免疫力下降,肝细胞中的迟发型子孢子重新活跃,再次引发原虫血症和症状。疟疾再燃则是指初发后由于治疗不彻底或免疫力低下,疟原虫在血液中并未完全消失。一旦免疫力进一步降低,疟原虫数量增加,导致临床再次发作。

2、发生时间与频率不同

复发多发生于病愈后的3-6个月,且可能因个体差异和免疫力状态而在两年内不定期出现。再燃多发生于病愈后的1-4周,且由于疟原虫在血液中残留,可以多次发生。

3、症状表现不同

复发时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发冷等症状。再燃患者可能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与初次发病时相似。

如果出现疟疾复发或再燃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疟疾的病情,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了解疾病
疟疾
疟原虫主要存在于雌性按蚊体内,人体被携带疟原虫的雌性按蚊叮咬后,可以感染疟疾。也有少部分患者是因为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或者是通过母婴传播的途径被感染的。疟原虫进入机体后,首先会侵犯肝细胞,在肝脏中大量繁殖,之后再侵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破裂,从而引起疾病相关症状。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