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有什么症状表现

来源:民福康

脾大本身就是一种症状,指脾脏肿大,可能是因为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肝脏疾病、脾脏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导致的,除了脾大外,不同的疾病还会伴随相应的症状。

1.感染性疾病

流感、疟疾、伤寒、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可引起脾脏免疫反应增强,从而导致脾大。同时患者还会伴随发热、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对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脾大,如伤寒、败血症等,应遵医嘱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克肟、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以控制感染并减轻脾脏负担。对于病毒感染,如流感、疟疾等,应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扎那米韦等进行治疗。

2.血液系统疾病

包括淋巴瘤、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可导致异常的血细胞在脾脏内积聚,从而引起脾大。患者还会伴随贫血、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针对淋巴瘤、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可能需要进行化疗、放疗或骨髓移植等综合性治疗,常见化疗药物有卡铂、顺铂、紫杉醇等。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可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常见药物有泼尼松、甲泼尼龙、环磷酰胺等。

3.肝脏疾病

包括肝硬化、肝炎等肝脏疾病,可导致肝脏和脾脏的网状内皮细胞增生,从而引起肝脾肿大。患者还会伴随黄疸、肝掌及蜘蛛痣、腹水等症状。对于肝硬化、肝炎等肝脏疾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保肝药物等,常见药物有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水飞蓟素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若脾大严重且影响生活质量,可考虑进行脾切除术。

4.脾脏肿瘤

包括脾血管瘤、脾囊肿等肿瘤或占位性病变,可使脾脏体积增大。患者还会伴随腹部包块、腹痛、肿瘤破裂出血等症状。对于良性肿瘤,如脾血管瘤、脾囊肿等,若无明显症状,可动态观察;若产生临床症状,如腹痛、压迫症状等,应考虑手术切除。对于恶性肿瘤,应尽早进行手术切除,并结合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常见化疗药物有紫杉醇、顺铂、吉西他滨等。

5.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可导致脾脏淋巴细胞增生,从而引起脾大。患者还会伴随关节疼痛皮疹、红斑、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醋酸泼尼松龙片、地塞米松片、他克莫司软膏、环孢素软胶囊等,有助于控制病情并减轻脾脏肿大。

一旦出现脾大及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并积极治疗原发病。一般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的症状能够得到较好改善,无需过于焦虑。

了解疾病
皮疹
皮疹是皮肤损害的总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指发生在皮肤、黏膜上所呈现出的病变,可以用视觉、触觉检查出来,通常无特发人群,且皮肤病、全身系统疾病均可发生。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