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和脊髓空洞有什么区别

来源:民福康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和脊髓空洞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两者的区别体现在病因、病变部位、症状、诊断等。

1.病因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氧化应激、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等因素有关。

脊髓空洞症病因多样,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脑脊液循环受阻、脊髓损伤、脊髓肿瘤等有关。

2.病变部位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主要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椎体细胞。

脊髓空洞症主要影响脊髓中央管周围的灰质和白质。

3.症状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首发症状常为手部肌肉无力、萎缩,逐渐进展至上肢、下肢和呼吸肌。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颤动、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等。晚期可出现呼吸肌无力、呼吸困难。

脊髓空洞症症状因空洞的部位和大小而异。常见症状包括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感觉障碍可表现为痛觉、温度觉减退或消失,运动障碍可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共济失调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皮肤干燥、无汗、营养障碍等。

4.诊断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主要根据临床症状、神经电生理检查、肌肉活检等进行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脊髓空洞症主要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需要与其他脊髓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了解疾病
共济失调
人体的正常运动,是在大脑皮质运动区,皮质的基底核,前庭迷路系统,深部感觉、视觉等共同参与下完成运动的平衡和协调,称为共济运动。这些结构的病变导致协调发生碍,称为共济失调。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